近日,宜昌一老人冒雨繳納醫保被拒收現金一事引發全網關注,截至11月24日,宜昌市醫保局相關人員回應:已注意到該情況,正在和當地多部門共同調查當中。
視頻中,老人無助的神情令人心酸,背景上掛著的5個金色大字「為人民服務」,格外刺眼。
你我終有老去的一天,科技的高速發展能不能等一等老人?
行動支付帶來便捷,更多人和辦事窗口主動向智能化支付手段靠攏。但我們是否注意到,老人在使用智能化設備時,是否存在「腿腳不便」?
昨天(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下稱《方案》)的通知。
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到這樣兩點: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充分保障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困難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逐步總結積累經驗,不斷提升智能化服務水平,完善服務保障措施,建立長效機制,有效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
對照《方案》,我們不難找到解決「數字鴻溝」問題的兩隻手:保留傳統服務方式和提升智能化服務水平。即便利消費者的同時,又保障消費者的支付選擇權。
因此,當網友聲討窗口工作人員缺乏服務意識、態度冷漠的同時,我們更應思考的是,在全國各地都在推廣智能化辦事體系和習慣於智能化取代人工服務時,是不是應該在「奔跑」中向後伸出手去?
在「大部隊」背後,我們還有一群長輩,他們對智能化設備並不熟悉,甚至可能沒有智慧型手機、行動支付帳號。
《方案》提及讓老年人能用、會用、敢用、想用智能技術。能用是最低層次,想用則是最高層次。
如何讓老人從能用到想用智能技術,考驗的是一種人性的智慧。
我們需要在「領跑」下奔向並擁抱智能化,更需要在那之前獲得「兜底」的照顧——傳統服務方式不能丟,至少現在還不能。
智能化所帶來的最大利好,是個「快」字。
當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在老人們眼中還顯得陌生,跑在前面的人就應該按照實施方案所規定的,「做實做細為老年人服務的各項工作,增進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全體人民福祉,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這場「長跑」,我們一個都不能少。
■ 11月10日起,浙江開展拒收「現金支付」集中整治只接受電子支付不接受現金支付,這種行為在浙江將被集中整治。從11月10日起,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在全省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專項行動,凡存在拒收人民幣現金行為的,一經查實,將依法予以處罰。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鄭重提示:如果遇到拒收人民幣現金行為,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法律規定,請保全證據,有效維權。公眾可向當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投訴、舉報,也可向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投訴舉報。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投訴舉報電話:12363。近年來,非現金支付方式的廣泛應用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積極、深遠的影響。但是,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地域差異大、城鄉發展不平衡,消費者支付需求多種多樣,現金支付習慣和偏好仍然廣泛存在。如一些消費者在旅遊景區、餐飲、零售等行業商戶消費時被拒收人民幣現金,既損害了人民幣的法定地位,也損害了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為此,人民銀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出臺整治拒收現金公告,進一步規範社會經濟主體對支付方式的選擇和應用。針對各類拒收人民幣現金行為,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於2020年11月10日至12月10日在全省開展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專項行動,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