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也就是農曆二零一九年八月初五),是我外孫剛滿一周歲生日的這一天。首先祝賀寶貝外孫周歲生日快樂!也祝願他健康成長,每天都能夠開心幸福!由於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好不容易昨天請了一天假,匆匆趕到女兒家,正好趕上外孫抓周,看到外孫抓周時那開心快樂的場面,總能帶給我太多的感悟。
小孩抓周是民間古老的一種風俗,至今我們樂平鄉村還延續了這一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抓周在南北朝時就以普遍流行於江南地區,其發生時間應當更早一些,故又有人根據民間流傳的「三國外傳「,將抓周的起源時間推前至「三國時代「。(它與產兒報喜,滿月禮,百日禮同屬於傳統的誕生禮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這一習俗,越來越多的還是被許多家庭所重視。但己沒有了以前的迷信內容,更多的是一種取樂逗趣的遊戲和長輩們對孩子前途寄予的厚望,其蘊含著長輩對孩子美好的祝願,也可以說是我國古老民俗文化的一種「遺風「。
在我們樂平鄉村每當孩子出生時,都會有產後報喜的習俗。以此來慶祝孩子的出生,並準備好面,雞蛋和糖果,邀請隔壁鄰居和家族成員過來吃喜面,喜蛋和喜糖。還要準備爆竹,雞蛋和糖果之類的到外公,外婆家去報喜。並且要置辦「滿月酒「,「百日酒「,」周歲酒「,其中以周歲酒席最為隆重。
在我們農村孩子做周歲時,頭天晚上就開始置辦酒席,一直到生日那天晚飯以後客人才陸續離去。頭天晚上親朋好友帶上禮物前來祝賀,晚飯以後還要放煙花爆竹很是熱鬧。外公,外婆也要為孩子買很多衣服,鞋襪和帽子,還有很多玩具,小孩抓周的衣服也是外公,外婆準備好的,甚至還為孩子買金手鐲。一般抓周都選在生日這天午飯之前舉行,抓了周以後就吃長壽麵,最後就是吃生日蛋糕,中午十二點鐘之前開始放煙花爆竹,客人們才開始吃中飯。抓周前滿周歲當天家長要給孩子沐浴,並穿上外公,外婆買好的新衣服,新鞋襪帽子,之後還要祭拜祖先,希望祖先可以保佑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抓周時,在正堂面中間平排放兩張桌子,然後鋪上紅毛毯,將準備好的物品扇形擺放在桌子的一端。按照扇形來擺放的物品,根據物品的重要性,從中間向兩邊擺放,家長可以將最希望孩子拿到的物品擺放在最中間的位置。然後把孩子抱在桌子的另一端 ,讓孩子去抓物品,孩子抓住的物品,可以當做預測孩子的喜好。
抓周的物品一般都是,比如一百元的現金鈔票,手機,算盤,筆,書本和各種玩具等等。如果孩子抓到了筆和書本,寓意會寫作,會讀書。抓到了算盤,寓意會經商,會做生意。抓到了錢,寓意以後肯定是個有錢人,會儲錢。抓到了手機,寓意以後肯定是個網絡高手。但不管抓到什麼,都承載著父母和家族對孩子美好的寄望和期許。記得兒時的我,最喜歡看小孩抓周,每當別人家的孩子抓周時,我總是和隔壁家的幾個小夥伴們去湊熱鬧。總是叫喊著叫孩子抓這個,叫孩子抓那個,可偏偏孩子總是不聽話,搞得我和幾個小夥伴們總是在旁邊干著急。而孩子家長認為我們很賣力,開心高興,也總會分給我們很多喜糖。每每想起這些,至今還是那樣的讓人開心和興奮。
對於小孩抓周這一習俗,現代人更多的意義是在小孩滿周歲之時,營造開心快樂的氣氛。在孩子一周歲之際,希望孩子每天都能夠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健康成長。而對於孩子志趣愛好和未來職業的期望,自然是必須通過科學方法,進行務實細緻的教育培養來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