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y們陪爸爸了嗎?今天父親節,首先祝全天下的父親節日快樂,身體健康!
趁著節日,小編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嘉爾和爸爸的故事。這個話題通常會出現在人們感嘆嘉爾家教好,好奇爸爸媽媽究竟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時候。
有一次和我爸一起看《熱血街舞團》,作為娛樂圈絕緣體的我爸,居然指著電視上的嘉爾說「這個明星看著不錯,很敬業啊」。我暗喜,並給爸說了嘉爾放棄擊劍和斯坦福去韓國當練習生的經歷。我爸聽完說了一句:「他爸也是很厲害,真的很尊重孩子,換我肯定不同意。」 我心裡OS:是親爸嗎...
怎樣才算一個好爸爸?
作為子女,回答這個問題時,腦海裡出現的一定不是那些冰冷的形容詞:「勇敢」、「寬容」,而是關於父親某個零碎的但深刻的記憶片段,比如:
那年上大學,爸爸送你上學,走在你前面為你搬行李的背影;那個下雨天,爸爸用外套撐起的傘...
對於嘉爸,嘉爾曾經說過「很幸福可以成為您的兒子」。我想,嘉爸聽到兒子這麼說,一定是非常欣慰的。
下面裡小總結一下,那些讓Jacky也感動的嘉爾和爸爸的小故事:
★「當我決定去當韓國的那天晚上,爸爸一個人在陽臺站了好久」
央視採訪記錄篇裡,嘉爾回憶起拿到了亞洲冠軍後,和爸爸再次提及想去韓國當練習生,希望爸爸兌現承諾,支持他。嘉爾說,爸爸那天吃完飯後一個人在陽臺站了好久,他從來沒見過父親這麼不開心。
嘉爸當時在考慮什麼?也許不是成功或失敗這麼表面的問題,那是一個17歲的少年還未能理解的父親的顧慮。
網友@朕的心都要sei了說的很好:
當時17歲的嘉爾有著羨煞旁人的大好前途,爭取當擊劍世界冠軍,去名校讀書。這兩條都是一般人眼裡的康莊大道。
擊劍做不到奧運冠軍沒關係,就算退役也依舊可以靠擊劍吃飯,斯坦福不是優秀畢業生也沒關係,只要順利畢業仍然可以進很好的公司做白領,這兩條路都是保證王嘉爾日後成為中產階級的最為穩妥的路,這兩條路都允許人平庸。
但嘉爾卻要選擇第三條路:去韓國當練習生,去當歌手。
第三條路不允許平庸,除了成名沒有退路,因為失敗就意味著掉階層。
王嘉爾父母也是平民出身,拼盡全力在香港打拼成為上中產階級,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就是為了讓他在中產階級站穩腳跟,王嘉爾去韓國做練習生意味著一旦失敗,兩代人的努力化為泡影。
他身上背負的不是他自己的成敗,還有父母一生的成就,真的是巨大的機會成本。
嘉爸很清楚著這一切意味著什麼,但他最後還是決定支持孩子,和孩子一起賭一把。
★「爸爸不輕易流淚,一個擁抱就表達所有」
《Roommate 2》 聖誕夜,爸爸和媽媽一起來到了節目現場,相見的瞬間,媽媽和嘉爾抱在一起,泣不成聲。嘉爾爸爸默默看著,強忍著眼淚之餘,還不忘作為家庭代表,對節目的安排表達了感謝。他不善言談,卻總在背後為我們默默付出著,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父愛。
★「爸爸的到場,就是最好的應援」
嘉爾14年1月出道時,媽媽因為身體原因沒有來韓國,但爸爸來了。看著終於舞臺上出道的疼愛的兒子,嘉爸當時一定是又驕傲又心疼的。
嘉爸嘉媽一有機會就去看兒子的演唱會,坐在觀眾席,揮著螢光棒為兒子加油。我想,對於嘉爾來說,那就是最好的應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