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都不能少的愛意「百寶箱」
一個擺在員工桌上的「百寶箱」裡,日常裝滿了樣品所需的生產用線、梆子、鞋楦,還有衣服、針線甚至家鄉的大餅和鹹菜,這些「寶貝」雖不昂貴,卻是生產所需、是在外拼搏的家人們聊以慰藉的念想。每隔一段時間,青島的員工們就會「人肉」將它們帶給遠在千裡之外的緬甸陸幹們。國外航線託運行李單件不得超過23公斤,每一兩就顯得格外珍貴,為了儘可能多地給遠方親人帶去物資,他們總是稱了又稱,精確到兩,足滿23公斤。
行李託運額滿了,他們就用手拎,裝到自己提不動為止。一名緬甸陸幹身體原因回國手術,短短一周恢復後就立即奔赴緬甸繼續工作,負責物資整理的員工實在不忍心開口,可緬甸生產線急需物料。「沒事兒,我能背」,就這樣,這名陸幹用自己還未恢復的身體硬是「人肉」背去了180個線,生產線得以正常運行。
開山之作最是費力,創業之初最是艱辛。作為千裡行海外布局的第一步,緬甸工廠10個月內即投產運營,並成為廣受客戶認可的標杆工廠,靠的正是緬甸陸幹們無怨無悔的敬業精神和殫精竭慮的全心付出,和這一個個被「人肉」的「百寶箱」。
回頭一想,今天的賽威、潤達等已然廠房林立、綠樹成蔭,可當初他們的建設者又何嘗不是這般艱苦卓絕,一代代負有強悍「戰鬥力」的千裡行人前赴後繼、敬業奉獻,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傳承。
每位千裡行人都有同等分量
一位老員工回憶了自己進廠十幾年來經歷的變化,從一針一線的全手工縫製到自動化半自動化愈發先進的生產設備,從簡陋的廠房到越來越好的工作環境,以及越來越高的薪水,這一切都讓她心懷感恩。
任董在點評中,尤其提到值得感恩的是那些長期奮鬥在生產一線的基層工人們,「我們的每一件產品都是工人們一個大底、一個梆子做出來的,我們的每一筆業務都是工人們一雙鞋一雙鞋做出來的。可以說是一線工人搭建起了千裡行,在這裡,他們每個人都有同等的分量」。
在這些價值觀故事裡,我們還看到了一張張生日快樂卡,一個個24小時保持開機、隨時隨地處理業務的工作者,努力鑽研、用創新技術為員工改善工作環境的技術員,為了堅守誠信每天只睡5小時、拼死拼活也要按時完成客戶訂單量的基層管理員工……幾個故事下來,講述者幾度哽咽,聽者也非常動容、流下了眼淚。
「我們都是普通人,憑著一份堅持和大家一路走來,每個人都為企業擔當,企業才能走得長遠;不忘初心,永遠記得從哪裡出發,將文化體現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文化建設才能越來越好」,正如任校長總結的,今後,千裡行的每個人都將是企業文化的宣導者和傳播者,帶著千裡行人獨有的文化氣質,砥礪前行、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