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中的2.5是什麼意思?

2021-02-23 杏壇陽光

        最近幾天,西安又一次進入了十面「霾」伏的日子,政府也及時發布了空氣汙染橙色預警,提醒人們注意防護。防護的主要汙染物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PM2.5。

       那麼,PM2.5到底是什麼呢?百度百科是這樣介紹的: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

        這裡出現了一個和數學相關的信息:2.5微米。平常我們最常用的長度單位是:米,釐米(很多人也稱為「公分」),千米等。這個微米到底是多長呢?讓我們從頭來說說長度單位的歷史吧!

        我們國家以前用過的長度單位很多,到了秦始皇的時候,他幹了一件「不講裡」的事,把所有的和秦國不相符的單位通通消滅了,統一了中國這片土地上的長度、質量等單位。裡、丈、尺、寸是我國古代主要的幾個長度單位。還有一些其他的單位,比如「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中的「仞」,也是一個長度單位,但是沒有前面幾個用的那麼廣泛而已。

        至於外國,那就更混亂了。竟然還有一個國家,用國王的手指尖到肩膀的長度來作為單位。這其中的混亂,可見一斑。留給我們現代人的「遺產」有很多都是由於這樣的原因,比如說,火車鐵軌的寬度就來源於兩匹馬屁股的寬度。怎麼樣,夠混亂吧!

        後來,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們都意識到了長度單位統一的重要性。於是,1889年他們在法國巴黎開了第一次國際計量大會,邁出了統一地球各種單位的第一步。也就是在這一次大會上,人們製造出了第一個「米原器」。

        到了1983年10月,聯合國度量組織在巴黎舉行會議上,更精確的規定了的「米」的定義,即把光在的真空中299792458 分之一秒所走的距離定為一個標準米。

        對於我們日常生活而言,1米的長度根本不需要這麼精確,可是在科學研究時,差1毫米都不行。我們老祖宗都說過,「差之毫厘失之千裡」嘛。

        說了這麼多,還沒有微米啥事啊!微米到底是多長呢?現在我們來說一說。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1分米,大約就是一個成人手掌的寬度,或者家裡開關盒的邊長。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1份的長度是1釐米,大約就是成人小指頭的寬度。把1釐米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1毫米,學生用的小直尺,厚度大約就是1毫米。

        下面重點來了,主角「微米」要登場了!

把1毫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就是「1微米」

。你沒看錯,就是1000份!前面都是平均分成10份,從這開始,就都是1000份了!對於這個單位,我實在是找不到對應的實際實物。必須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得清楚一點,人的視力,是看不出來的。可以找一個相對的比較對象:頭髮,1微米大約相當於1根頭髮直徑的1/8

0。想想你的頭髮,你能把它平均分成40份嗎?

        PM2.5,就是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這樣的顆粒物,是人的眼睛看不見的,戴著一般的口罩,會有作用嗎?我們可以自己想想哈!

        微米已經這麼小了,還有更小的長度單位嗎?還真有,那就是「納米」。這是一個現在已經用於工業製造上的長度單位,很多的商業推廣,只要提到了納米,感覺好像就是一種高科技的樣子。1納米是多長呢?把1微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就是1納米!

        這個單位離我們太遠了吧?不,離我們非常近!最新的iPhone手機,用的是蘋果公司最先進的微處理器A13,這種處理器的製造工藝就是納米級的,採用了7納米工藝製程。

        人體細胞是人體的的基本單位,而細胞的平均直徑在10—200微米之間。如果能有很小的機器人進入人體的細胞來進行治療,那效果是不是最好呢?

        前沿的醫學研究,就正在想法製造這種能治病的納米級的醫療機器人。醫生們設想,如果人的身體裡有納米級的機器人給我們處理各種傷病,那疾病就再也不會給人類完成麻煩了!

        就在我完成這篇文字的時候,西安的霾正在被這個冬天的第一場雪趕走,天氣預報上少見的出現了「空氣品質優」的字眼。希望在這個北方的冬天裡,霾伏更少一些,再少一些,再少一些!

相關焦點

  • 【附小推薦】怎麼選擇pm2.5口罩
  • pm2.5檢測儀靠啥取勝?當然是核心傳感
    pm2.5檢測儀也自然而然的飛入尋常百姓家。有人可能會疑惑,我能查詢到pm2.5數據啊,為什麼還要買個pm2.5檢測儀?是的,現在幾乎所有的天氣類app,都調用的是官方環保局遍布全國的檢測站點發布的數據,但是有一點大家容易忽視:官方發布的pm2.5數據是室外某地區某時段的平均值,而室內和室外的pm2.5數值差別很大。
  • PM2.5究竟是什麼?
    汙染早已演變成為全球問題關於PM2.5的本質及其危害大家可能此前有所耳聞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PM2.5(視頻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PM2.5是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等於 2.5 微米的顆粒物,它也稱細顆粒物、可入肺顆粒物(能進入肺部)。
  • 「PM2.5口罩」有用嗎?
    隨著我國霧霾天氣的常態化,PM2.5防護口罩的銷售異常火爆。在某寶上搜索「pm2.5口罩」,能搜出數萬件商品。棉布、棉紗、無紡布、活性炭層等材料的口罩可謂五花八門。這些PM2.5口罩對PM2.5真的有效嗎?PM2.5是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相當於針尖二十分之一大小。
  • PM2.5是什麼??? 您知道嗎???
  • 新風系統可以讓室內PM2.5在個位數?
    空氣問題成為了時下熱議話題,PM2.5成為了社會熱點詞彙,大多數人都養成了每日出門前看PM2.5數值的習慣。新風系統的出現完美解決了空氣品質問題,它可以有效排除室內甲醛、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還能減少PM2.5、花粉、粉塵等顆粒物對人體的侵害,從而守護全家健康。
  • PM2.5是肺的最大天敵 除2.5負離子長壽儀護肺有道
    霧霾天最大的空氣汙染物就是PM2.5,空氣中的有害顆粒越小對人體的危害程度越大,小於2.5微米(相當於頭髮粗細的1/30
  • pm2.5口罩真的防pm2.5嗎?
    最普通的紗布口罩防護空氣中的顆粒物效果最差。據介紹,普通的紗布口罩就是纖維口罩,它的阻流原理就是一個機械阻擋作用,通過這一層一層的機械阻擋,可以把大的顆粒阻擋住,但是直徑小於5微米的顆粒物阻擋不住,更不用說PM2.5的顆粒物。
  • 3分鐘英語 | 我們經常說的PM2.5, 這個PM到底是什麼的縮寫?(音頻節目)
    最近幾年空氣一直不好,時常會冷不丁的來次霧霾,各大氣象監測系統也都有PM2.5的數據監測和報告。
  • PM2.5的「PM」又是啥?
    霧霾一般有兩種譯法:haze和smoghaze在很久很久以前,它的意思只是「濃霧」,而工業革命改變了這個詞的含義。從18世界下半葉開始,西方國家逐漸掀起工業革命,以及城市化的推進,出現了煙霧騰騰的城鎮,也就是「霧霾」。smog是個拼合詞,由smoke和fog就構成這個單詞了。
  • 臺灣因暴露PM2.5死亡者逾6000人
    ,PM2.5問題再不解決,連呼吸都會死人。日前臺灣大學揭露一項調查,2014年因暴露PM2.5死亡者逾6000人,且6成集中在中南部。      空氣汙染扛不住!大家好,我是到了秋冬季節就犯鼻炎的人肉空氣汙染檢測儀撩叔。又到了空氣汙染的高發期,一大波口罩已經被叔收進了購物車,海峽對岸的寶寶們,也同樣面臨pm2.5爆表的難題,果然是同呼吸,共命運。
  • 讓人「色變」的PM2.5危害
  • PM2.5對肌膚的傷害
    雖然很多人已經開始逐漸對霧霾習以為常,但這部紀錄片卻時刻提醒我們,霧霾中的PM2.5對人體的損害從未停止。除了誘發呼吸道疾病、提高肺癌機率,PM2.5對肌膚的傷害也不容小覷,毛孔阻塞、角質堆積、肌膚氧化等問題都會隨著霧霾接踵而至……  導致霧霾天氣的PM2.5是空氣中一種極細小的汙染物顆粒總稱,包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鹽、硝酸鹽等,它們細小到無法被察覺,其平均大小僅約為頭髮絲直徑的二十分之一。
  • PM2.5標準及其危害性
    所謂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又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其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0。
  • 臺灣PM2.5隻有71,竟然敢稱」紫爆「?丨晚匯報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昨天台灣遭遇霾害,午後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由北而南逐漸升高,全臺紅色警戒。
  • 霧霾中的北京 PM2.5破千 (組圖)
    從27日開始,北京的重汙染天氣已經持續4天,PM2.5濃度在12小時內一度激增近10倍,部分監測站點出現超過900微克/立方米的極端峰值汙染濃度。  灰霾鎖城已持續4天  ——北京局地PM2.5濃度值逼近1000  根據北京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的實時監控數據,30日晚21時,北京大部分空氣品質監測站點的PM2.5濃度值都在
  • 霧霾,PM2.5-對皮膚的影響.
    所以黃工決定把霧霾,PM2.5對皮膚的影響也給給大家分享一下,雖然還是老規矩,這種東西都是純科普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一、霧霾對皮膚的影響主要是因為霧霾中的PM2.5,。首先PM2.5是指環境空氣中直徑小於2.5μm的顆粒物,為什麼是2.5μm,那是因為顆粒大了太重很容易落到地面,顆粒小才會在空氣中懸浮。
  • PITTA PM2.5專業防霧霾口罩
    而我們常說的PM2.5,就是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汙染物顆粒。2.5微米是什麼概念呢?1000微米=1毫米,所以2.5微米才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1/20,肉眼是不可見的。比PM2.5顆粒大點的顆粒物是PM10,肉眼也很難看到。更大的PM50,肉眼可見。在家裡,一縷陽光射進來,光柱中有無數微塵在飛,那就是PM50和大於PM50的顆粒物。
  • 臺灣因暴露PM2.5死亡者逾6000人
    又到了空氣汙染的高發期,一大波口罩已經被叔收進了購物車,海峽對岸的寶寶們,也同樣面臨pm2.5爆表的難題,果然是同呼吸,共命運。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中指出,PM2.5問題再不解決,連呼吸都會死人。日前臺灣大學揭露一項調查,2014年因暴露PM2.5死亡者逾6000人,且6成集中在中南部。撩叔印象中,南臺灣一直是山清水秀的好去處,沒想到現實生活中「妖氣」如此之重!
  • 中國PM2.5汙染死亡地圖
    PM2.5對人群健康的危害堪比菸草,甚至猛於菸草。研究顯示,在2013年這74個城市共死亡303萬人,其中PM2.5汙染相關死亡人數佔31.8%。在因心血管疾病、肺癌和呼吸系統疾病死亡人群中,與PM2.5汙染相關的死亡人群分別佔35.3%、46.0%和15.7%。在與PM2.5汙染相關的全因死亡人群中,心血管疾病、肺癌和呼吸疾病分別佔47%、11%和6%(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