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猴年春節臨近,不少家庭也開始為置辦年貨做準備。堅果和水產成為食品類年貨中必不可少的「配置」,這兩種當家年貨該如何挑選?
堅果類年貨要控制食量 儘量選原味
堅果一直是不少人家過年必備的零食,人民網食品頻道記者在某大型電商網站搜索「乾果」,結果顯示共計有8602件相關商品,而在該搜索結果的第一頁顯示,月成交量最多的是一款乾果年貨零食大禮包,其中包括了夏威夷果、碧根果、炭燒腰果、西瓜子等8個品種的乾果,月成交量達到73萬筆。而本頁月成交量最少的乾果也達到300餘筆,堅果類年貨的銷售火爆從電商網站可窺見一斑。
既然堅果類年貨如此受歡迎,那麼消費者在選購時應該注意什麼呢?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範俊峰建議,消費者儘量購買原味炒貨,相比各種新奇的口味,原味炒貨更容易判斷其是否已經腐敗變質。同時食用原味炒貨,還可避免攝入過量的鹽分、色素及添加劑。
此外,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也曾指出:「堅果每天最好只吃一小把,而且吃了堅果,菜餚、主食就要少放油,把相應的脂肪量省出來,這樣就可以既得到堅果的營養保健作用,又避免發胖的風險。如果短時間吃不完,要分裝成小袋放進冷藏室甚至冷凍室中,才能長時間保存。特別是那些已經去殼、切碎的堅果,最容易變質。」
海鮮水產惹人愛 痛風症患者切記不要「貪吃」
各地水產品的銷售在春節也漸入佳境,諸如天津、青島等港口城市因為地理優勢,以魚蝦蟹貝作為春節年貨自然必不可少,而閩南地區又有著過年吃「盆菜」的習俗,各式海鮮作為「好彩頭」歷來是盆
菜中的「主角」。就連北京市場上的海鮮水產也十分走俏:根據北京電視臺《生活2016》欄目近日走訪北京京深海鮮市場、嶽各莊海鮮批發市場的情況來看,海鮮水產的銷售已經進入春節前的「小高峰」。
海鮮雖然味道鮮美,但是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更需「擦亮雙眼」,除了警惕以死充活、偷梁換柱、缺斤短兩等現象外,平日挑選食物的「一看二動三聞」還是必不可少的。
所謂「一看」,魚類看魚眼,眼睛呈透明無混濁狀態,表示新鮮度高,再看魚鰓是否緊貼,魚表面是否有光澤;蝦類的蝦殼應完整、有彈力富光澤,殼色光亮;螃蟹及貝類海鮮外殼應富光澤,肢體硬實有彈性;魷魚、章魚等則應皮膚光滑、爪彎曲,斑紋清晰。「二動」,要用手去試一下,好的海鮮肉質是非常有彈性的,按著不會深陷,即表示新鮮,新鮮的海鮮表面也不應該有黏液。「三聞」,如果是一般海鮮特有的鮮味,表示新鮮。反之,如果有腥臭或者是腐爛的味道,一定不要買。
另外,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營養科主任卞華偉提醒廣大消費者:「海鮮通常是高嘌呤食物,嘌呤在體內分解代謝後會產生較多的尿酸。因此大量吃海鮮可引起痛風症的急性發作,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和全身不適。如果本身已有痛風、腎結石等疾病,吃海鮮可以引起舊疾病的發作與加重。」
消息來源:人民網
編輯整理:劉延正 阮思喻
關注中國食品安全報
1. 回到文章頂部點擊標題下「中國食品安全報」加關注
2. 搜索:「shipinanquanbao」或「中國食品安全報」加關注
3. 搜索新浪微博:「中國食品安全報」
4. 搜索官方網站:www.cfsn.cn
覺得不錯,請點讚 轉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