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3號甌寧府的作者李木貴前往景德鎮拜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王錫良.
王錫良1952年進入景德鎮美術合作社,2年後轉入景德鎮工藝社,隨後進入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從事陶瓷美術創作、研究。王錫良1959年被景德鎮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術家」;1979年被輕工業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為景德鎮市首位獲此殊榮者。1987年被評定為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1992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書畫院院長。其先後任景德鎮市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景德鎮市政協第四、第五屆委員、第六屆常務委員。中國陶瓷美術館名譽館長、昌南書畫院名譽館長。
王錫良13歲時隨叔叔王大凡學藝。王大凡乃珠山八友之一,他的粉彩人物畫首屈一指,在景德鎮影響巨大。1915年,他的作品《富貴壽考》獲巴拿馬國際工藝品博覽會金獎。王錫良說:「我14歲時在筆筒上仿叔叔的仕女圖《西施浣紗》,這個筆筒賣得2元大洋,我興奮不已。叔叔見我有天賦,便用心教我。最早教的是《聞雞起舞》與《陶侃運甓》二塊瓷畫,並作『繪畫生涯,自甘淡泊;陶人事業,首要精勤』聯鼓勵我。我以此作為座右銘,警誡自己。」五十年代中期,當時陶瓷研究所中有「珠山八友」尚在世的兩位王大凡和劉雨岑以及譽稱「青花大王」的王步以及景德鎮瓷畫前輩徐天梅、熊夢麟、章鑑等,王錫良常與他們在一起,耳濡目染,受益良多。他的墨彩瓶《東山行樂圖》便是力作。蒼勁的松樹,風雅的人物,乃至人物那飄逸的衣褶,紋理清新,氣韻渾成。
王錫良後來受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梅健鷹教授之影響,注重素描寫生,畫風大進。在寫生途中,有時會遇到林風眠等高手,王錫良便不失時機地請教、切磋。最難忘的一次是,他見林風眠在兩塊瓷板上畫《武松殺嫂》,一塊乃武松舉刀,另一塊乃潘金蓮下跪,林風眠用寥寥幾筆將潘金蓮衣裙勾出,那風騷而可憐的潘金蓮形象躍然而出。王錫良說:「那簡筆的魅力使我終身難忘。」我頓時明白了王錫良繪畫由繁到簡的變化緣由。
然而,接近成功,則意味藝術生命停滯不前。他在不滿足中困惑,在困惑中思變。此時,中央工藝美院梅健鷹教授來景德鎮講學,給他帶來了從未有過的清新之風,給予頗多藝術啟示。
他中年變法,從繪畫基礎入手,練素描畫速寫,深入生活,師法自然,博覽眾長。涉足景德鎮的鄉間林野,遠遊祖國名山大川,收集了豐富的第一手畫稿,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豐富了創作源泉,不斷推出新作。
在50多年陶瓷藝術作生涯中,王錫良以山水、人物畫最為擅長。他的作品大處作眼有氣勢,小處觀之有意味,因善畫中國畫,刻意在陶瓷作品中揉進中國畫講求神韻、計白當黑的形式美感。
甌寧府的作者李木貴帶著自己燒制的建盞前往景德鎮向王錫良老師請教。李木貴老師講述自己燒制建盞的故事,同時王老師也講自己從14歲開始接觸陶瓷,開始繪畫,一直到古稀之年。
王老師的孩子王採也從事陶瓷的創作,王老師對於自己的孩子給予厚望,希望子孫後代一直從事陶瓷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