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御窯廠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專為宮廷燒造和供奉瓷器的皇家窯廠,是我國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精湛的官辦窯廠。現存的景德鎮御窯廠遺址也是我國唯一一處能系統反映官窯陶瓷生產和文化信息的歷史遺存,已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歷史地位特殊。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地處市中心城區,可謂「寸土寸金」,其重點遺存分布區一直被各類辦公、居民建築擠佔,遺址及其周邊環境整治始終是遺址保護工作的難點。
為更好地修復瓷都歷史風貌,景德鎮市以御窯廠遺址為中心,將原來5.1公頃的重點保護區範圍擴大為13.1公頃,對其中的老窯址、老街區、老廠區進行保護性建設。地處保護區內的景德鎮市委、市政府大樓主動搬遷,為文物保護「騰地」。
「千年陶瓷文化是景德鎮的根基所在,在文物保護面前要捨得投入。」景德鎮市市長梅亦說。
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景德鎮累計投入近50億元資金,核心區內搬遷、拆除相關建築近10萬平方米,安置居民近600戶,原來分割成四大塊的遺址區連成一片。園區內100多項大大小小的環境整治工作任務全部實行清單式管理。
今年5月1日,《景德鎮市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標誌著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軌道。
如今,古窯廠變身新景區。在御窯廠東南角,新發掘的明代制瓷作坊遺址區成為觀光新景點,遊客絡繹不絕。御窯廠遺址周邊的彭家弄、畢家弄乃至更大的區域「御窯景巷」成為展示陶瓷歷史風貌的重要載體。為了更好地傳承瓷都文化,景德鎮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還提出,18歲以下旅客免票入園參觀。
出於對陶瓷的喜愛,上海大紹文化傳媒公司負責人陳敏華一家三口從上海來到景德鎮。「在御窯廠遺址,我真正領略到了中國陶瓷的輝煌歷史,觸摸到千年瓷都的歷史文脈,深感震撼。」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