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對於牛肉的死忠粉來說,馬上也會有更加具有可持續性的菜單選項出現。在過去的幾年裡,科學家們一直在實驗室裡培養牛肉,把它們做成漢堡肉餅或是肉圓。
一般來說,實驗室培養的漢堡肉餅首先需要從活牛身上提取肌肉細胞,然後在實驗室裡用富含營養物質的血清進行培養,使它們長成肌肉組織。
肌肉細胞會長成一小股一小股的。大約2萬股肌肉細胞可以做成一個一般大小的漢堡肉餅。從生物學角度看,這種肉和牛身上的肉沒有差別,只不過真牛肉做的漢堡肉餅裡會有少量骨頭、軟骨和結締組織的碎渣。它的蛋白質和鐵含量和普通漢堡肉餅相當,而且還可以通過人為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來提高它的營養價值。
這背後的邏輯是這樣的,在實驗室生產一個漢堡肉餅所排放出的溫室氣體(每千克可食用部分的二氧化碳當量約為7.5千克)僅僅是普通牛肉漢堡的一小部分,而且用水僅為後者的10%。但是大規模生產的能耗並不清楚,這將取決於還在研發的生產工藝。
2013年,Post向媒體公布了世界第一個在實驗室裡製造的漢堡肉餅(用了一點食用油和黃油煎的)。這個漢堡肉餅原型的製造成本是33萬美金,而最初的評價頂多算中規中矩。Post表示,「當初這個漢堡肉餅看起來還是挺逼真的,因為大家覺得它是肉做的,但是它吃起來口感很乾。」從那時候起,Post和他的團隊就開始通過在漢堡肉餅中添加用幹細胞培養的脂肪組織,讓它變得更美味多汁。另外一家加州的公司孟菲斯肉類也在實驗室裡製造了一種肉圓,據報導它的成本大約是每千克4萬美金。
Post希望在未來10年裡,他的團隊能夠生產出每千克零售價在60歐元(合64美金)的漢堡肉餅,如果生產效率高的話,甚至能把價格壓至12歐元。如果能賣到12歐元,這和英國超市的有機碎牛肉的價格相當。
規模化生產的一大難點在於迅速生長大量肌肉細胞。Post第一個漢堡肉餅所使用的細胞是用一種相對簡單的方法培養的——在一個二維表面上培養。但是大規模生產就需要更快的三維工藝。Post的團隊目前在大型生物反應器的懸浮液裡培養細胞。在反應器裡,細胞附在一種叫做微載體的圓珠上向外生長,這種方法使細胞增殖期大大縮短。
自從第一款漢堡肉餅登場後,Post的團隊還取得了另外一個進步。除了實驗室培養的肌肉和脂肪細胞之外,他們的製作過程不沾染其他任何一丁點動物製品。比如,Post的漢堡肉餅原型所用的細胞曾是用胎牛血清餵養和培養的,而胎牛血清是從被屠宰的懷孕母牛的胎兒中提取的。現在,他們的團隊能在不含有任何動物製品的介質中培養細胞,這樣一些素食主義者和動物福利倡導者也可能接受。
今年3月份,孟菲斯肉類公司展示了他們的2個新產品:淋了酸橙汁的雞肉條和鴨肉。這種用動物細胞培養的人造禽肉成本很高,每公斤花費近2萬美金。不過,這差不多只是一開始人造肉丸成本的一半。以色列的初創公司「超級肉類」也計劃在實驗室裡製造雞肉,該公司在去年通過眾籌募集了資金,它們希望在未來五年裡讓產品進入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