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的朋友圈被「打工人」霸屏了。
搜索了一下相關詞條,網友們更是腦洞大開,各種段子層出不窮:
*早晨,我把「早安,打工人」的段子發到數個群裡,無一人回復。後來我才意識到,打工的只有我一個,他們這些人上人都還在睡覺。
*星巴克的咖啡45元一杯,喜茶的多肉葡萄29元一杯,全家桶的可樂10元一杯,辦公室的桶裝水免費供應,無限續杯。你問我為什麼打工?因為我超愛喝水。
*過安檢的時候檢測儀一直響,安檢姐姐讓我把所有東西都掏出來檢查了一遍還是響,然後她問我幹什麼的,我說打工的,她說好傢夥,難怪檢測出了鋼鐵般的意志。
我看著一段段充滿正能量的文字,感動的淚水都快浸溼了眼眶。
「生活裡80%的痛苦來源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會有100%的痛苦來源於沒錢,所以在打工和沒錢之間,我選擇打工」。
你看,「打工人」們對現實有著非常清醒的認知,就連為什麼打工,他們都有充足的理由。
段子很精彩,但是背後的真相往往是殘酷的社會現實,在巨大的社會壓力和隨時會被「割韭菜」的危機感中,「打工人」小心翼翼的接受現實,通過自嘲來緩解壓力,多麼諷刺。
是不是努力工作就能實現人生價值,是不是拼命加班就能成功,沒人說的清楚。
就拼命加班而言,一開始就是上班摸魚的人為了營造自己很努力的形象利用加班時間來完成當天的工作,然後一大群人不敢準時下班,最後一起拼命加班。
引用某乎裡的一句話:「電影院裡一個人為了看得更清楚選擇站了起來,其他人為了不被擋住也站了起來,最後電影院裡的所有人都站了起來,但是大家並沒有比之前坐著看得更清楚,只是付出了更大的代價」。
知知是個文學編輯,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出版社,她跟我說那個時候她每天都很高效的完成工作,但只要「滴..謝謝」的打卡聲一響起,馬上就會收穫同事、領導一連串的靈魂拷問。
她很納悶,自己每天爭分奪秒的工作,連喝口水的時間都不留,好不容易工作全部完成到下班時間了,但公司總覺得你做的還不夠,用加班時長作為業績考核指標。(緊急事情需要處理的情況下,加班另當別論。)
慢慢的,下班那一刻不再有打卡聲響起,抬眼往去,大家機械的敲著鍵盤,像陀螺儀一樣,日夜不停的旋轉著。
每天趕早擠著人山人海的早高峰地鐵、一周加班30個小時都抵扣不了遲到5分鐘的罰款、中午外賣5分鐘解決儘可能多一點午休時間、加班到深夜總是錯過末班車,好不容易打到車還要擔心生命安全。
長期熬夜加班,工作情緒低落、辦事效率低、黑眼圈、脫髮、心慌等一系列問題出現,知知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英年早逝。
她不想為了生存而生活,為了生存而工作。
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實現自我價值的一部分。
對待工作,在有限的八個小時工作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它就可以了。
其餘的時間,留給自己享受生活。
約上兩三好友,找一個小酒館,暢談文學、愛情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