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說起破壞性極強的颱風時,人們一致認為記憶中最糟糕的颱風是1959年9月份襲擊日本中部地區的15號颱風「薇拉」。895百帕的超低壓加上305公裡/小時的最大持續風速,颱風「薇拉」導致4697人死亡,401人失蹤,還有38921人受傷。預計有160萬人因此無家可歸,它對經濟的衝擊也是深刻且長遠的。
作為對比,本月初經過衝繩和九州的10號颱風雖然也很強勁,但只造成了2人死亡,102人受傷,4人失蹤(截至9月8日)。颱風的強降雨帶來的破壞遠小於7月雨季時九州暴雨引發的嚴重內澇。
傷亡人數和損失的降低至少可以歸功於更準確的預報系統以及政府的「特殊警報」,包括疏散潛在災害區域的居民等一系列主動措施。
「颱風的強度降低了,但認為損失可以完全避免是不對的,」氣象學家Masamitsu Morita對《新潮周刊》說,「當然,實際看來颱風的規模是比預報的稍微小一些;但是記錄到的降雨量超500毫米,最高風速也達到了了60米/秒——相當於216公裡/小時。只要該風速的一半就能把一個成年人吹飛,40米/秒的風足以將輕型貨車從一側掀翻。」
這要歸功於政府和媒體,在10號颱風抵達前的一周裡一直在追蹤它的路徑,並向大眾報導它的動向。
《新潮周刊》想要討論的是,如果東京大都會區被這樣的怪物颱風之一襲擊會怎樣?
京都大學的副教授Tetsuya Takemi指出,太平洋的沿岸地區,測量到的水溫超過了30度,比正常值高出了2度。「有充分的可能性表明跟去年登陸千葉市房總半島強度相當的強勁颱風還會再次出現。」
「東京是相當容易遭受內澇的城市,」著有《首都沉沒》一書的土木工程師Nobuyuki Tsuchiya告訴雜誌說,「作為應對,2018年3月公布的一項方案為一個910百帕氣壓的颱風設計出了一個假想的風暴潮。」
「如果直接遭受最大規模的颱風,東京23個區部中有17個易出現內澇,」Tsuchiya說,「風暴潮或許還會深入到川口、蕨市、戶田、越谷市和埼玉縣的soka這些內陸地區。還有5個東京區部的海拔和海平面相當,人們認為洪水退去需要一周甚至更久。」
在最壞的情況下,東京東部5區部的250萬居民或許要被迫撤離。
從2017年7月起,大都會區的房地產經紀人都被要求在售賣的房產細節中包含一份危險性地圖。在一份地圖上,川崎市Musashikosugi車站附近的高層公寓被標為了亮紅色。
「由於該建築物的地下室去年經歷過內澇破壞,經紀人一直沒辦法移動任何財物,」住宅記者Junji Sasaki說。
如果風暴潮襲擊了銀座-新橋區域,一個自然災害模系統預測會造成115萬億日元的損失,以及8000人死亡。
1856年9月份的安政江戶颱風預計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此前一年,一場地震造成了4000-10000人死亡。這兩起自然災害帶來的累計損失重重削弱了德川政府的權勢,對德川家族在12年後的倒臺起了不小的作用。
除了儲存應急食物和瓶裝水之外,我們還能採取什麼預防措施?記者Minoru Watanabe推薦買一臺電動載具。除了能當交通工具,其中的鋰電池還能在停電時為家裡的空調、電冰箱供電。
由於我們還處於新冠大流行當中,大規模的撤離毫無疑問是個艱難的挑戰。更不用說當數百號人都躺在學校體育館的地板上的時候,想要保持社交距離就難咯。
本文譯自 JapanToday,由譯者 Diehard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