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僱主們糾結於「怎麼請到一個好阿姨」的同時,來深務工的家政服務人員也有話想說。李翠玲覺得,社會上有部分人仍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家政從業人員,她希望自己的工作能更有尊嚴。
作為住家保姆,38歲的李翠玲已為福田區某住戶家服務了3年多的時間,和僱主一家老小相處融洽。李翠玲性格溫和,做事乾淨利落。僱主將她的優點看在眼裡,每年主動給她漲一次工資。雖然不是太多,但李翠玲也十分滿足。目前,在僱主的允許下,李翠玲還利用自己休息的時間,接下了同一小區其他5家住戶的鐘點工作,多賺一些。
來深圳從事家政服務之前,李翠玲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因為沒有賺錢的能力,在家沒有什麼話語權。後來,她從事家政工作後,一個月能拿到六七千塊的工資。自此,李翠玲在家裡的地位也發生了改變,過年回家給孩子交學費、買衣服,說話、做事時腰板都挺得很直。前兩年,她還在江西老家蓋起了新房。未來,李翠玲準備再工作幾年,供孩子讀書、找到工作後,就回家養老。
「幹活沒問題,就怕受氣。」李翠玲告訴記者,有些僱主稍微有點不滿意,就隨意對保姆發脾氣,可保姆也有自尊心和脾氣。在和老鄉聊天時,李翠玲就發現,有的老鄉因受不了僱主的態度,選擇找個藉口走人。而如果遇到相同的情況,李翠玲會選擇主動增進與僱主的溝通了解,以免產生誤會。
另外,李翠玲認為,在工作中除了幹好份內事,更重要的是調整好心態。「有些人互相攀比工資,心裡一不平衡,就要加工資。還有人挺自卑的,總覺得城裡人冷漠,沒有人情味,瞧不起我們。」一開始,李翠玲也有類似的感覺。但在行業呆久了以後,她覺得會有這種想法其實是心態的問題。「我到深圳工作,沒什麼可自卑的。就算有人對我們有偏見,也不用太在意。認真做事,才能消除偏見。」李翠玲說。
「我結婚以來沒有遇到家庭矛盾問題,所有的焦慮都來自保姆。最極端的時候,半年就換了3個阿姨。不知道現在阿姨怎麼了,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想要高工資不是不合理,但得有匹配得上的能力呀!」在記者採訪的過程中,市民陳女士這樣告訴記者。
對此,市民孫先生頗有同感。讓他無奈的是,家中的住家阿姨原本每月4800元,隨孫先生一家搬到一個新小區後,和小區裡的其他阿姨一溝通,馬上「獅子大開口」要求工資加到每月5500元。眼看阿姨做得熟手了,說換就換也有點捨不得。可一下增加薪酬支付,家裡一時也有點為難,畢竟房子面積沒怎麼變,幹的還是那些活。
而市民何女士則疑心,自家僱的幫助照顧孩子的阿姨,提出加薪跟有關中介公司「搗鬼」有關係。中介公司為了賺取更多中介費,在從業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就頻頻發簡訊,慫恿已受僱的家政人員「另覓高枝」,導致住家阿姨頻頻跳槽,家政服務市場「水漲船高」,但苦於沒有明確的證據,且這方面也沒有明確的法規,也頗為無奈。三天兩頭換阿姨,最受影響的恐怕是家裡的孩子。她覺得,而坐享其成的就是已經收取了高額服務費用的中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