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美騎網,http://www.biketo.com/tour/2440.html
2010-07-31 09:38:10
出處 : 華商網
旅行使人增長見識——索菲亞·羅蘭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這句臺詞,簡潔概括了旅行者的心理。從歐洲開往北非的這列東方快車自1883年始發,被豪門顯貴所專享。二戰後空中運輸等新興交通工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旅行服務,此後哪怕是普通人也可以完成見識世界的願望。如今,旅行更多地被理解為旅遊產業,是與GDP成正比的消費行為,即便是環球旅行,也是現代社會的技術條件和意識形態賦予普通人的一項福利。
人們常常一邊享受現代性的恩惠,一邊懷念古典時代的探險精神和英雄情結。14世紀穆斯林旅行家伊本·白圖泰歷經24年、行程75000英裡,途經44個國家,足跡遍及亞非歐;盛唐中國,玄奘西遊自不待言,杜甫也曾作《壯遊詩》:「東下姑蘇臺,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仔細品味,詩聖想去的地方不僅是扶桑之國,而是它所代表的世界東方盡頭。古典時代沒有作為一種消費行為的旅遊,那是壯遊的時代,需要生命的投入:時間足夠長,甚至覆蓋生命的整個周期;距離足夠遠,從一個未知深入到另一個未知;當然旅途也必然足夠險惡。
日本青年石田裕輔是現代社會稀有的壯遊者,《不去會死!》是他歷時七年、行程近10萬公裡、縱貫五大洲的生動記錄。非凡的壯舉帶來豐碩的回報:他「看到恆河的純白日出、薩賓娜天真無邪的笑臉、土耳其那爾汀美麗的笑容;滿月下的金字塔、在草原上奔跑的長頸鹿、騎著破爛腳踏車追趕我的保保。泰西亞有點惱怒地笑著,流下稚氣未脫的淚水。大海般的叢林中浮現蒂卡爾神殿,以及紀念碑大谷地神聖的風光。雄壯的育空河流淌而過,有鮭魚跳躍著;在夜空中搖曳的極光……」更關鍵在於,整個旅途是騎著自行車完成的,僅僅花費了數千美元,而且在出發前辭去了某著名企業薪水豐厚的職位。無論石田描述的語言多麼平實,這樣的規劃都是向現代生活的一種挑釁,坐在辦公室的白領,只有跟著他的足跡領略自然和人文的壯美,間或為他被勒索和搶劫時的狼狽擔憂。
到異國他鄉走走看看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一項並不奢侈的人生規劃。白領們往往利用假期、局部徒步旅行,作為更緊密擁抱現代生活的一個充電過程。完全放棄現代生活、基本依靠人力進行環球旅行的仍屬鳳毛麟角,像石田裕輔這樣全程記錄的更是絕無僅有。
在《不去會死!》中,石田的語言帶有明顯的日式風格,細碎、日常,充滿自言自語式的感觸。然而真正令人觸動的地方卻非常簡單:當旅途中有人問他為什麼要堅持環球旅行的時候,他為之語塞:「我只是想這麼做而已」,正當他覺得這個理由過於簡單而無法說服別人的時候,這位旅伴立刻回答說:「我明白」。比起那些豪情萬丈地宣稱徵服世界的野心、在聚光燈下回答未來的探險規劃,這個簡單的對話更純粹地體現了旅行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