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蒙蒙亮,羅壽華就起床了。梳洗完,他一絲不苟地穿上襯衫、打好領帶,再穿上整潔的白大褂,配上乾淨的短寸頭,精神抖擻。
在路上,總有村民親切地與羅壽華打招呼
襯衫、領帶、白大褂,是韶關乳源一六鎮羅屋村衛生站醫生羅壽華的「出門三件套」。「白大褂配領帶,人更精神,好的形象也讓患者更信任。」羅壽華因此也被村民們稱為「領帶醫生」。2月20日清晨,南方日報記者來到羅屋村委會衛生站,探訪「領帶醫生」帶給瑤鄉人的變化。
襯衫、領帶、白大褂,是羅壽華的「出門三件套」
清晨的乳源瑤鄉,山間薄霧環繞,遠處雞鳴報曉。6點多,羅壽華拎著診療箱,走在田壟上,為籤約了家庭醫生服務的村民們上門測空腹血糖、量血壓。知道羅壽華今天來上門隨訪,58歲糖尿病患者羅阿姨提前打掃好了衛生,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
這是「領帶村醫」給村民們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家都更愛乾淨講衛生了。尤其是每到羅醫生上門量血壓、測血糖的日子,村民們總會提前打掃好屋子迎接。
羅壽華下鄉為籤約了家庭醫生服務的村民們上門測空腹血糖、量血壓
隨訪完,羅壽華開車返回診室。以前,他上門入戶都要步行,後來逐漸換上自行車、摩託車。為了方便巡診,前幾年他咬咬牙買下了一輛小汽車,這輛代步車卻變成了村裡的「救護車」。
轄區內小溪塘村村民鄭新華就被這輛「救護車」救回一命。當時他咳嗽咯血多天,需立即轉診。羅壽華開車帶他輾轉鎮衛生院、縣級醫院,最終在韶關的粵北第二人民醫院得到救治。鄭新華家屬趕到時,羅壽華還幫忙辦好了住院手續。正是因為轉院及時,他才保住了性命。
上午9點,記者跟隨羅壽華回到村衛生站時,瑤族奶奶盤金英一家人已在等待。他們莊重地穿著瑤族傳統服裝,帶上自家釀的苦爽酒和多年的煙燻臘肉,專程來衛生站感謝羅壽華。
原來,前不久,68歲的盤金英在家突然高燒,身體疲軟無法出門。已經凌晨一點多,兒子趙天福只好打電話求助羅壽華。接到電話後,羅壽華用最快的速度趕過來,盤金英轉危為安。「羅醫生就像我們家裡人一樣。」趙天福說。
羅壽華為瑤族奶奶趙一妹量血壓
在羅壽華的診室內,有一張被仔細裱好的「全國優秀鄉村醫生」榮譽證書,獲獎者是他的父親羅福安。羅福安以前是村裡「赤腳醫生」。在羅壽華印象中,無論是下雨或下雪,只要有患者求助,父親就隨叫隨到。
羅壽華父親羅福安的「全國優秀鄉村醫生」榮譽證書被仔細裱好,放在診室內
「我要做一個像父親這樣的好醫生。」羅壽華說,自己堅守在瑤鄉,也源於父親的言傳身教。「村民需要我,我不會離開。」讓羅壽華欣慰的是,如今自己的兒子也讀了醫科,未來將回到家鄉,接下守護瑤鄉人健康的「接力棒」。
羅壽華自費赴北京、湖南的醫學院校學習,把中醫適宜技術帶回了村裡
羅壽華也是一位獻血志願者,獻血證已經攢了好幾本轉載自《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