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到澳洲都快四個月了,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還在紐西蘭wanaka的雪山上刷著盤子滑著雪, 現在卻在澳洲東北部的熱帶雨林裡待著了.
這一年有太多值得記錄的東西, 先說說回國後和來澳初期的一些事吧, 之後會另起一篇再聊現在這份工作, 以及我是怎麼在野生廚子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的, 還有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議會列在這邊, 有緣人覺得受用的, 也算好事一件.
首先想說的是公眾號更名啦, 當初真的是因為懶才草草地用了微信名, 現在這個名字「好奇的左一」是直譯了我的一個社交網站帳戶名curious zoe, 並且最近很喜歡一個詞「serendipity", 大意是「意外發現珍奇事物的能力」, 一直擁有好奇心的人才會有這種超cool的能力吧, 算是對自己的期望, 所以決定改了.
今年2月籤證到期前回國, 緊接著申請了澳洲的打工度假籤, 這期間拖著全部家當一個行李箱一個46L背包, 在湖南跟所有老友挨個見了面, 承蒙她們的照顧, 讓我對回國還是有不少期待, 當然還一起吃了各種好吃的!
接著到了廣州遞籤, 原本想在廣州待到下籤就直接出發, 最後受不了那裡的潮溼悶熱人又多, 無奈看天氣預報裡只有雲南才天天有陽光, 氣溫二十多度, 就立馬訂了車票走人.
在雲南沙溪一待就是一個多月, 慶幸的是在最好的季節來到了對的地方, 也更加堅定了我就是一個喜歡僻靜, 沒有陽光會「死」的人.
沙溪小巷, 剛到時住過的青旅「堂口」.
小鎮的麵包店
vegan餐廳
享受陽光的同時, 也認識了很多好心人和好幾個投契的朋友. 有正在籌備民宿的鹽姐, 經常投餵我各種好吃的, 心直口快, 是非常好聊天的「大人」.
還有香港女生K, 我們每天都沒有什麼非做不可的事, 於是睡到自然醒, 躺在屋頂上或河邊, 曬太陽、聊天、看書, 幾乎吃遍了整條街的小餐館, 一起串門、爬山、遛狗、趕集, 晚上去喜歡的小酒館聽歌. 她年紀比我小, 人生經歷卻很豐富, 不管好的還是糟糕的, 有些故事真的非常TVB.
團寵「嘟嘟」,當然我也很愛他女兒「豬豬」
常出沒的小酒館「樂館「
她隨性隨意, 經常都是我在不停建議做什麼吃什麼, 她都只會說: 好啊; 可以啊; 行. 以為這樣的她就沒有自己主見了嗎? 不是的, 她反而是個很有自己主見和想法, 很會照顧其他人感受的年輕人, 我們也可以談政治還不紅臉.
集市上的瓜瓜菜菜
在等下籤的時間裡, 既等得煎熬, 自己做事也拖拉, 只提前聯繫好換宿, 其他一概沒多想, 去澳洲前還用過境籤在馬來西亞玩了幾天, 見了當年一起在櫻桃廠做廠妹的朋友們.
她們為了我從馬來西亞新加坡不同的地方趕過來見面, 我的行程更是被安排地滿滿當當, 內心十分感謝她們. 順便一說, 馬來西亞真的是個超好吃的地方!
沙爹火鍋
一落地布裡斯班就搭火車去換宿家庭. 這位Host奶奶G是由之前我在紐西蘭時另一位host推薦的, G雖然已經從圖書館的工作中退休了, 作為Airbnb, Helpx, 以及一些國際學生的Host, 她對家裡來來往往的人已經非常習慣, 並且形成了系統, 我的換宿內容都會提前寫好單子, 其實不是很喜歡這種立合同似的換宿關係, 合理是合理, 就是沒有了你來我往的人情味兒.
陽臺上看夕陽
通常換宿的時候只要不是因為有一些非做不可的私事, 我是可以整天跟Host待在一起, 不計較工作了多長時間, 而是隨手都會做一些事, 在紐西蘭換宿過的十幾戶人家裡, 偶爾也會遇到列得這麼清清楚楚的情況, 跟這些Host們相處下來, 也有了心得, 多數這種錙銖必較的, 相處起來大家都不走心, 跟他們的感情也不會特別深厚.
G家已經來過好幾個中國helper了, 再加上一些中國房客, 讓她會對中國和中國人有一種自覺挺了解了的錯覺, 當然我不應該把這種評價往國籍上靠, 有些人是喜歡對別人各種好壞評價, 跟國籍沒關.
在這兒最熱鬧的一天
有時她的一些評價會讓我火大, 還要求以優惠價格來住Airbnb的我的朋友額外做helper的工作, 雖然她家環境相比其他民宿或青旅來說是很不錯, 但對我來講其實也就還好, 畢竟在紐西蘭換宿時被好幾家爺爺奶奶們寵壞了, 期待自然也高了一些.
讓我總是沒法跟她較真兒的原因是, 除了念及她對我的好之外, 還有在我來之前她母親剛過世, 她還沉浸在悲傷中, 又生著病, 無暇顧及其他.
我還是不可避免地被各種複雜的情緒感染, 再加上這次來澳洲, 雖然沒了第一次出國時候的不安, 但也是因為太安逸太自信, 找工作也挑三揀四, 以至於短期內都沒找到合適的二籤工作. 看車買車修車也出了不少岔子, 銀行卡出差錯, 找工作的壓力, 到澳洲短短三周就哭了兩次, 在紐西蘭倒是沒有因為壓力和負面情緒哭過.
G心情好的時候, 也會拿出她最喜歡的Jamie Oliver的食譜書說: 隨便選一道, 我做給你吃. 於是我們一起做過好幾道裡面的菜, 也算是為數不多的樂趣之一了.
在這還認識了很多有意思的人, 比方說她的writing group, 當時正值澳洲大選, 我還跟著她其中一位組員V去投票點做志願者, 最後還在她的印度餐廳裡做了一天兼職, 賺了來澳的第一筆現金, V總想著怎麼幫助我, 一直跟我說, 我需要一些contacts, 等我下次回布裡斯班要幫我介紹工作, 和男朋友..…
每周我都參加的寫作小組
再比方說G的朋友Brain, 一位身患癌症, 做過大大小十幾場手術, 但依舊活力滿分, 帶著我和另外兩位朋友看考拉, 逛教堂, 講解博物館、藝術館.
他本身就可以說是藝術家一點都不為過, 他自己手繪的幾本關於非洲、不同種族,宗教的主題冊子, 其精緻程度完全不輸任何出版物. 是一位十分照顧我們, 非常值得尊重的長輩.
好了, 三周換宿之後, 終於搞定一切, 決定一個人開著車一路北上去小鎮找工作了, 因為不想過冬才跑去北邊熱帶地區. 這次買了傳說中的「神車」 豐田凱美瑞, 就跟我這次來澳洲的目的一樣簡單務實. 有了車心裡就踏實了, 不管生活工作都方便了很多.
太務實了以至於都不想給它拍照哈哈
出發後幾乎每天開五六百公裡, 期間也不停投簡歷, 也不知道自己最後會停在哪, 遇到在紐西蘭認識的朋友S住著青旅的時候, 都不知道要不要續住繼續留在當地找工作, 還是再往前走一點看看有沒有更多機會, 這種迷茫、心裡沒底的狀態, 跟當初剛到紐西蘭, 找櫻桃廠工作時特別像. 所以也不是說有了經驗就萬事大吉了.
還好最後跟現在工作的這家pub看對眼了, 急於開工的我沒多想就跑來澳洲的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裡來, 過起了網絡十分有限(200MB/天)、 幾乎沒有電話信號(打電話只能去院子裡某棵特定的樹下)、去最近的小鎮採購要開車一個多小時, 需要連車坐輪渡過河, 但生態環境好, 安靜又人少的養生日子.
說到工作, 先打住, 得另起一篇好好再講了.
pub外觀
我的小屋
從落地澳洲起, 就難免忍不住拿紐西蘭和澳洲各種做比較, 然而我早就被紐西蘭360度無死角俘獲, 評價一定會有失偏頗.
老實講, 在澳洲開車上路之後看到的風景, 還有好幾個特意去觀光的景點, 看完後我都會有一種「 褲子都脫了你給我看這個?」 的失望感. 只能鼓勵自己說, 還沒看全, 下一次會更美喲.
除了自然景觀, 就是風土人情了, 由於我還蠻會逃避過濾掉讓人不開心的人和事, 總是好心人暖心事更讓我印象深刻, 所以在澳新兩國都遇到過讓我心懷感恩的人和事.
買車也不一樣, 就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在澳洲買車比紐西蘭貴, 過戶手續更麻煩、貴, 各州之間還有不同的政策.
以上也只是粗略做個對比, 不過有差異也太正常了, 兩片葉子都沒有一模一樣的, 更別說兩個國家了, 我們就是一邊抱怨著一邊改變著自己來適應各種環境嘛.
在待過很多不同的地方, 看過很多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之後, 我也更加確定了自己想要什麼. 有了目標, 生活也就有了意義, 把長期大目標分割成短期小目標, 這樣即使在經歷不可避免的人生低潮時, 也能迅速收拾好心情振作起來.
除了通過對未來的想像來尋找、確定現時生活的意義之外, 我還喜歡跟親近的朋友分享自己最近對生活的感悟, 不可避免地大家要相互敬雞湯, 撒雞血, 最後以互相吹個彩虹屁堅定對生活的信心之後, 心滿意足地結束這場對話.
有段時間讓我覺得對自己生氣的是, 即使有了經驗, 還是會在不應該犯錯的事上摔跟頭, 這一度讓我自我厭惡到了極點.
最後還是說服自己跟自己和解, 一直保持積極向上的樣子既討厭也會累, 強行樂觀來麻痺自己, 會對自己真正的需求視而不見, 人還是得允許自己犯一些低級錯誤, 有一些負面情緒, 人人如此, 你不是個例外~
公眾號:好奇的左一 | 來源
澳打君 | 編輯
加微信:nz-whver | 投稿
點擊閱讀原文可跳轉至原文,關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