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女高音歌唱家迪裡拜爾教授,教你這樣唱花腔(跳音)。
在高音區和超高音區靈活、自如地唱好花腔快速走向頓音,必須從歌唱要素的幾個方面綜合地進行調整。
一、心裡要素
要掌握這種高難度的花腔技巧,首先強調的是歌唱者始終如一地保持著那種輕鬆、自如、積極、活躍的心理狀態。因為,一切複雜的旋律音準和華麗的樂句都是從心理產生出來的。所以,先是用「心」去唱。心理的歌唱要素總是在支配著這一切。
二、呼吸要素
歌唱花腔的旋律,對呼吸的控制有極高的要求,氣息控制得越好,聲門的負擔越輕。只有排除嗓子周圍任何不必要的幹擾,才能對斷音、頓音進行準確的調整。
在高音區和超高音區唱花腔快速走句頓音時,用的氣是很少的(自我感覺),是在一種被「吸住」的氣息靜止的狀態中,從思想上以「一條線」的送氣感覺把頓音的「珠子」穿成串。所以,對氣息的控制要在心理上有精確的算計。
三、發聲要素
為了獲得美妙的花腔的歌聲,歌唱者必須學會放鬆自己,使該松的地方一定要放鬆(特別是舌根、下巴、前頸、喉結周圍),該用勁兒的地方一定要積極用力。
在高音區和超高音區唱花腔快速走向頓音。要「打開喉底」(不用「打開喉嚨」的說法,容易使發聲掉進誤區),讓聲音在通暢的、打開的共鳴腔體裡得到充分的自由,而自我感覺聲帶「即合即離」敏捷的動作產生斷斷續續的聲音的的確確是來自胸口的發聲位置上,這裡是高音區和超高音區的支持部位。「把胸挺起來,讓胸廓支持你的高音」,這是沈湘教授對歌唱者極好的提示。
四、共鳴要素
花腔的共鳴位置究竟在哪裡?
沈湘教授與李晉瑋教授主張:貼著咽壁吸著唱時,感覺鼻咽腔擴張,呈吸氣打開的狀態。
聲音碰響咽壁之後,像珠子一樣閃光的共鳴點便出現在咽壁和後上方的頭腔裡;以混聲的方法為基礎,為獲得高音區和超高音區的輕機能,必須對真、假聲的比例進行感覺上的調整,音越高真聲成分越少,假聲成分越多。進入超高音區時幾乎安全使用了假聲的感覺,好像從「嗓子眼兒」的「小孔」中用氣兒吹出來的聲音,這種被稱做「簫音」的音波一直吹到鼻咽腔的頂端。這種主觀向後唱、客觀向前反射的共鳴樂意,具有豐滿的聲音力度和清晰、明亮的共鳴效果。
為了準確地調整音高,在微笑狀張嘴的過程中,上唇與面頰肌向上提起,並有一種很小的橫開的勁兒。硬口蓋與眉心要掛住點勁兒,靠軟口蓋提動的感覺來變化 花腔快速走句的頓音與彈跳音;唱最高音時,全中的支配下,最高音也能輕易地唱好。
當歌唱者完全掌握了這種高難的花腔技巧之後,在演唱中便能體會到一種奇妙的感覺:仿佛聲音唱到了腦後的空間,聲音徹底脫離了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