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作者: 詹姆斯•肖特 譯者:許雯佳
經受住匯率波動是國際商務的家常便飯——但即使是對經歷過大風大浪的瑞士制表商而言,2015年的匯率劇烈波動也是一項挑戰。
最戲劇化的變動是瑞士法郎的升值。今年1月,當瑞士央行宣布放棄長期實行的1歐元兌1.20瑞士法郎的上限後,瑞士法郎兌歐元匯率一度飆升39%。
瑞士法郎目前大約升值10%。然而,歐元、盧布、日元和人民幣的貶值以及美元的升值,也讓制表商頭痛。
「瑞士法郎如此劇烈的波動真的是個極端事件,而從匯率視角看,今年整體而言是極端的一年。」法國巴黎銀行證券部(Exane BNP Paribas)分析師盧卡•索爾卡(Luca Solca)表示:「在我看來,我們看到的匯率環境的所有變動,都像是上世紀30年代的『以鄰為壑』政策,各國都試圖讓本幣貶值。」
克卜勒盛富(Kepler Cheuvreux)的喬恩•柯克斯(Jon Cox)持類似看法。「取消匯率上限完全突如其來,對瑞士制表商造成了巨大衝擊。」他說。
「當瑞士法郎逼近和歐元等價的水平時,行業不寒而慄。瑞士制表商習慣於應對強勁的瑞士法郎,但這次造成困難的是匯率變動的速度。」
匯率波動給瑞士手錶業帶來了兩大難題。第一個難題是瑞士法郎的升值使制表商的成本相對於利潤上升。這些製造商的成本主要在瑞士發生,而利潤則由多種貨幣構成。
第二個難題是,不同的匯率變動使同款手錶在不同國家的價格產生了差距。一些瑞士手錶的售價高達數十萬歐元,即使價格只發生微小的百分比變動,客戶也會有機會和動機進行套利。
「如果你要購買一塊售價10萬瑞士法郎(合10.08萬美元)的手錶,只要這款手錶在另一個國家的售價低百分之幾,坐飛機去那個國家購買就是值得的。」索爾卡表示。
這兩大難題中,差價的問題更容易解決。
制表商的應對大體上可以分成兩種。第一組制表商在歐洲提價,但在別處並不降價,這一組包括歐米茄(Omega)、斯沃琪(Swatch)和勞力士(Rolex)等品牌。
理察•米勒(Richard Mille)是與他本人同名的手錶公司的執行長。該公司將旗下產品的歐元價格提高了約20%。「我不希望美國和歐洲之間產生差價。」他說,「幾年前我就決定,我們要確保我們在每個地方的售價以瑞士法郎計算都是一樣的。」
不是所有品牌都採取了如此激進的舉措。蘇黎世馮託貝爾銀行(Bank Vontobel)分析師勒內•韋伯(René Weber)表示,平均而言,各品牌把歐元價格上調8%左右——這不足於抵消匯率波動。「我認為那些只調整了歐元價格的品牌明年還需要進行一輪價格上調。」
第二組品牌在歐洲進行了類似幅度的提價,但還在別處(尤其是美元地區)進行了降價——幅度在5%到8%之間,這一組包括瑞士奢侈品集團歷峰(Richemont)旗下的品牌。制表商並不情願降價,因為這會影響他們打造高檔品牌形象的目標。然而,韋伯表示,今年降價的舉措是合乎情理的。「情況如此極端,這是完全有理由的。」他說。
對瑞士制表商而言,應對瑞士法郎大幅升值對其成本基礎的影響要困難得多。因為它們的主要賣點之一就是「瑞士製造」,所以顯而易見的應對方法——把生產業務轉移到成本更低廉的地方——並不在考慮之列。
制表商正努力用其他方式來控制成本。很少有製造商公開自己的應對方法。但克卜勒盛富的柯克斯表示,其中一項是調整員工的合同和工作時間。
「例如,IWC讓員工自願減少工作時間。其他公司讓員工在薪酬不變的情況下延長工作時間。有些公司把住在德國和法國的員工的瑞士法郎合同轉為歐元合同。」他說。
招聘也陷入了停滯——一些集團則更進一步。在2014年被法國奢侈品集團開雲(Kering)收購的高端品牌雅典(Ulysse Nardin)5月份證實,將削減26個職位,即8%的瑞士員工,「以適應市場需要」。
一些集團儘可能削減了資本支出。但並非每家集團都把當前形勢看作退縮的理由。
旗下品牌包括寶璣(Breguet)、歐米茄和浪琴(Longines)的斯沃琪集團的執行長尼克•海耶克(Nick Hayek)在接受瑞士財經報紙《財經和經濟》(Finanz und Wirtschaft)的採訪時說:「即使境況困難也要繼續投資,」一直是「我們成功的關鍵」。他不認同斯沃琪應該削減營銷支出來提高利潤率的觀點。
對瑞士制表商來說,2015年很可能是不景氣的一年。前9個月的出口同比降低了2%。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2015年將成為自2009年以來瑞士出口下滑的第一個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