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曲陽文化,展示曲陽風採;關注曲陽故事,精彩美麗人生。
8天26日,網友@歇斯底裡的笑 向《燕南趙北》爆料:保定市曲陽縣的缸爐燒餅遠近聞名,僅他所在的曲陽縣郎家莊鄉葫蘆汪村,就至少有50多家專門生產燒餅的工坊。為了達到環保要求,近期這些工坊都把燃料由煤炭改成了液化氣。新的做燒餅方式的確比原來環保了很多,但村民們對村子裡如此大規模使用灌裝液化氣的安全性感到擔憂,希望有關職能部門把好安全關,教育引導這些燒餅工坊安全規範用氣。
據網友介紹,曲陽燒餅之所以被稱為「缸爐燒餅」,是因為製作時用火將大缸燒熱,將燒餅貼在大缸內壁上烙烤而成。隨著曲陽燒餅的名氣越來越大,不但成為本地人特色美食,還遠銷保定、石家莊等很多地方。
為了滿足旺盛的需求,村民們想方設法提高效率、提高產量。一些規模化製作燒餅的工坊開始出現了。起初是弄十來個用大甕改造的「缸爐」,燒煤來製作。後來又升級到專門定製的鋼鐵製作的燒餅爐,同樣用燒煤製作。產量雖然高了,但對環境的汙染也變大了。
隨著環保日益受到重視,葫蘆汪村的燒餅工坊們,也都面臨著生產方式的轉變。出於對成本和所具備條件的考慮,絕大部分工坊選擇了使用罐裝液化氣來替代燃煤。為了滿足製作燒餅的需要,每個工坊都是要備下兩個可裝60公斤液化氣的大罐。由於爐子多,還要用三通接上多條分管線。每天要運轉12小時左右,一個工坊每月僅買氣就需要近萬元。
而村民們擔心的是,村裡50來家工坊,集中大規模使用液化氣,會有安全隱患。網友算了一筆帳:一家工坊存放至少100公斤液化氣,10家工坊就是1噸液化氣,全村50來家,就是5噸多液化氣。加上工坊業主們缺乏安全用氣的經驗,所接管線又比普通居民家中的燃氣灶複雜很多。萬一發生液化氣洩露,引發爆燃事件,後果不堪設想。村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防患未然,加強對燒餅工坊安全用氣的監督和指導,而不是等慘劇發生了再去亡羊補牢。或者幫助這些燒餅工坊解決轉型的實際困難,能夠用電而不是用氣來生產,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來源:燕南趙北
本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曲陽故事
咱曲陽人自己的故事
長按【曲陽故事】二維碼,識別加關注,縱享更多曲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