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房琉璃街位於菜市口大街東側,南北走向,北起騾馬市大街,南至南橫東街。明代即已成街,因胡同內有做粉坊(粉條)的劉姓作坊,稱粉房劉家街,清初改稱「粉坊街」,清末改叫粉房琉璃街至今。
粉房琉璃街街道平直,胡同中部西側通果子巷,東側通響鼓胡同和福州館街。
解放後,在街道兩側種植國槐,夏季走在胡同中濃蔭蔽日,暑氣頓消。前兩年在附近上班,常在這條胡同穿行。
胡同中有一家理髮攤,理髮4元,中午休息,下午2點上班。實際就是下午2點打開院門,有人理髮,理髮師就幹活,無人理髮,理髮師就和串門的鄰居聊天嘮嗑。價格和作息時間有國企風範。
不僅理髮攤,胡同中雜貨鋪的貨物也都貼近百姓日常生活。
菜攤的品種也豐富,一派胡同中百姓生活場景。
剛買切面回來的街坊與正喝啤酒的鄰居見面先聊幾句,一般都是客氣話,坐著的說:一塊喝點。騎車的說:不了,回家煮麵條,今兒吃炸醬麵。
不但房子有點危,連大門都危了。
這個院落保護比較好,門楣上的牌匾寫的是「福祿壽」。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種告誡後人學習行善的門對子是胡同中最常見的對聯。
粉房琉璃街以後就看不見了,這裡已經進入拆遷尾聲,這是幾年前的拆遷標語。
很多住了幾十年的老居民,告別舊宅,搬入新家。
學校也得搬走,歌詞需要暫時改唱「早搬遷,早受益,早享受」,後面還得再加一句,早點搬到五環外。
捨棄舊家的同時,還要捨棄這些舊家具,包括大衣櫃裡面的棉猴兒。
收廢品的小販這時最忙活,1/125的快門速度都不能拍實。
拆遷施工人員,在這個只剩大門的大門前,吃著不太豐盛的午餐。
挖掘機堅定有力的鋼鐵臂膀,對著百年老屋毫不留情的揮舞。僅粉房琉璃街就有河南、萍鄉等8家會館在這次拆遷中全部拆除。有關部門面對質疑竟說,這些會館不具備文物保護價值。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梁啓超就在這條胡同的新會會館結婚並居住,你說具備不具備保護價值?
現在這個大院已經快變成垃圾院了,梁啓超大概想不到100多年前他結婚居住的新房現在住的是收廢品小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