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很高大上?
雖然沒有高大上,但是,卻有個溫暖的故事,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打肉餡,包水餃,撈麵條,洗碗筷,擦桌子……儘管每天小吃店裡的事情單調乏味,陸大姐這大半年來卻十分滿足。
陸大姐名叫陸香英,沙縣高橋鎮官莊村人。2012年,陸大姐患宮頸癌,花了20多萬元治病,生活一下陷入困境,欠下不少外債。
欠債得還,生活得過。2014年,陸大姐試著到外地打工,不到半年,身體受不了,只好回到官莊。陸大姐說,手術後幹不了重活。
家庭開銷,每天吃藥。陸大姐說,儘管還有丈夫和兒子打工掙錢,但根本不夠。
陸大姐尋思著,自己幹不了重活,但開個小吃店沒問題。官莊村人多,還有不少外地人在村裡務工。
陸大姐告訴記者,當時只是想想而已,欠債都沒法還,哪來資金開店。
不過,陸大姐想的這個店,今年初還真開起來了。
△村幹部為貧困戶陸香英宣傳解釋政策
作為全國6個農村金融制度改革試點縣之一的沙縣,去年借鑑村級融資擔保基金的成功經驗,以高橋鎮官莊村為試點,縣鄉出資20萬元,探索精準扶貧擔保基金模式。有資金需求且具備一定創業能力的貧困戶,無需繳納入股資金,即可申請精準扶貧擔保基金貸款。
去年8月13日,陸大姐通過精準扶貧擔保基金,從縣農商行貸款4萬元。今年1月,位於官莊村的小吃店開張了。
陸大姐說,小吃店的收入足夠她吃藥和日常開銷,丈夫每月的工資能存起來還債。有政府幫助,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
在沙縣高橋,除了依託小吃產業推進精準扶貧,當地政府還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為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深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採取「基地託養」、「入股分紅」的辦法,帶動貧困戶增收。
來源/沙縣新聞網
編輯/劉靜雲 潘真真
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