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0日下午,戶縣政法路上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原來是陂頭村的村民及鑼鼓隊在一面寫有「偵緝國寶 瑞獸回歸」的錦旗帶領下,緩緩向戶縣公安局前行。
據悉2010年1月28日戶縣玉蟬鎮陂頭村秦萯陽宮門前一對石首中的一隻被盜,戶縣公安民警歷經近五年多的偵查,走遍大半個中國,於近日在河北尋到石獸。消息傳回陂頭村後人心振奮,群眾翹首以盼,盼望石首早日回家。
萯陽宮遺址
渼陂湖之北岸有秦之萯陽宮。據清康熙《戶縣誌》載:「萯陽宮在縣西三裡,秦惠文王(前337-前325年在位)所造也。秦王政九年(前238年)謬毒作亂、滅族。遷太后於雍萯陽宮,父老相傳今陂頭東嶽宮即其舊址」。
遺址中現有飛簷式歇山頂樓亭一座和樓房七間。門口兩側有石雕白澤獸一對,雕鑿甚工,保存完好。宮北一裡餘有護衛宮殿的秦軍開鑿的「飲馬池」。宮內原有碑石七通,現僅存二通。
然而,據《三輔黃圖·秦宮》載:「萯陽宮,秦文王所起,在今戶縣西南二十三裡」。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張宗孟《增補戶縣誌》載:「秦萯陽宮,在縣西南二十有三裡,秦文王所造也。秦王政九年,謬毒作亂,滅族。遷太后於雍萯陽宮,即此。」1982年,在原白廟公社曹村東門外崇真觀中,發現元延佑六年(1319)《創建崇真觀碑》載:「秦之萯陽宮故址在焉,信夫天壤間自昔為佳處也。」查曹村在縣西南二十三裡多,與前志所記基本相符,由此又推斷曹村崇真觀為秦萯陽宮遺址。或者說秦代負陽宮規模較大,此兩處皆在其範圍內。
鄠錄娃講歷史:
秦萯陽宮與羋月
萯陽宮建於戰國秦國。秦原是西部邊陲弱小的諸侯國之一,自秦孝公啟用高殃變法後逐漸強盛。孝公死後,其子即位第三年稱王,號秦惠文王。惠文王(公元前337前311年)繼承其父孝公的做法,繼續在國都鹹陽附近建造宮殿,在渭水之南修建萯陽宮。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時,「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家」,乃令鹹陽之旁二百裡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其密度可是一斑。羋月又稱羋八子、秦宣太后。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也就是說我們的萯陽宮是羋月的老公所建。
白澤神獸與鍾馗
傳說白澤神獸是陝西西安戶縣鍾馗故裡「唐·賜福鎮宅聖君」鍾馗的坐騎。鍾馗神獸的宋代石雕文物一對,現保存於陝西西安戶縣渼陂湖畔的《鍾馗傳》作者王九思的空翠堂別墅門前,據說是國內唯一的一對白澤古石雕。(來源百度百科)
8月11日上午10:00在戶縣秦萯陽宮門前舉行國家二級文物白澤石獸發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