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員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
從法律角度看他們是違法者;
從醫學角度看他們既是一種反覆發作的腦疾病病人,
又是毒品的受害者。
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國家鼓勵公民、組織開展公益性的禁毒宣傳活動。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履行禁毒職責或者義務。國家採取各種形式開展全民禁毒宣傳教育,普及毒品預防知識,增強公民的禁毒意識,提高公民自覺抵製毒品的能力。
如果你去過山西,那你可能有聽說過一種叫「面面兒」的東西,在山西特別是河津那邊,這是一種一直以來流行於山西那邊的特殊「美食」,不過這種「美食」可不一般。
面面兒又名安鈉咖,學名苯甲酸鈉咖啡因,是由苯甲酸鈉和咖啡因以近似1:1的比例配製而成的。
其中咖啡因起興奮神經作用,苯甲酸鈉起助溶作用以幫助人體吸收。安納咖作為興奮型的精神藥品,臨床上用於治療中樞神經抑制以及麻醉藥引起的呼吸衰竭和循環衰竭等症,它通過興奮中樞神經調節大腦皮層的活動。安納咖還有一定的解熱鎮痛作用。
長期使用安納咖除了會產生藥物耐受性,需要不斷加大用藥劑量外,也有與咖啡因相似的藥物依賴性和毒副作用,因此也是受管制的精神藥品,屬於國務院規定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精神藥品,非法製造、販賣安納咖同樣構成製造、販賣毒品罪。
「面面兒」香菸般便宜,味精般普及。在當地,人們婚喪嫁娶、紅白喜事時如果待客沒有「面面兒」那是很沒面子的事!放一點兒白色的「面面兒」在錫紙上,捲成一支像香菸一般粗的中空紙筒,隨著打火機的來回烘烤,一股白煙被吸進嘴裡,整個屋子裡都能聞到一股刺鼻的藥片味。
山西運城市下轄的河津、稷山、萬榮地區,忻州市的五臺、繁峙兩縣以及臨汾市的鄉寧和吉縣等幾個縣,以及陝西省的韓城市都有大面積吸食「面面兒」的情況。
群眾性的吸食毒品「安鈉咖」,蔚然成風,又隨著煤礦打工者在全國各地的頻繁交流往返,此種毒品正在形成泛濫之勢向全國範圍內蔓延。
如果每人每天咖啡因捨入量大於1克,血漿濃度每升超過30毫克時,會出現心率失常、興奮、神經過敏、耳鳴、嘔吐和血壓升高等症狀。如果捨入量大於5克,則可能導致癲癇發作、痙攣、呼吸循環衰竭,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此種毒品首先被河津煤礦的一些工人所吸食。毒品的初級合成以「安鈉咖」「嗎啉呱」和某些維生素粉混合而成。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為更方便地吸食,販毒者便將其熬成了膏劑,制塊後晾乾以供吸毒者吸食。也有製成絨狀或片型的,有的還在裡面攙和了罌粟殼之類的東西招徠吸毒者。曾經癮性不大的「面面兒」,在暴利的影響下逐漸向更高一級的毒品靠攏。
現在,河津市那種不加「大煙」的「面面兒」吸引力逐漸變小,而臨汾市鄉寧縣等地新出現的加了罌粟殼之類成分的「黑面面兒」似乎更受歡迎。而山西省繁峙縣的「面面兒」(當地又稱料面),據查還兌了海洛因。
一位鄉寧縣的大車司機毫不掩飾地對記者說:「現在我們那邊基本不抽河津的『面面兒』,我們鄉寧這邊的多好,加了嬰粟殼的抽著要香得多」。
冬天安鈉咖,夏天老神油,這已經成為許多貨運司機嘴邊上的經常念叨的一句順口溜,可見貨運司機吸食安鈉咖、老神油已經是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