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血淚!臺灣朋友以親身經歷,詳解靈骨塔騙局

2021-02-15 臺灣論談

原本以為電視上面的詐騙事件離我很遠,但是前些日子聽到朋友被騙,才知道詐騙離我們近得不可思議。但這次詐騙人的身份不是假警察、檢察官、金融機構行員……而是靈骨塔業者。

(小編註:這裡所說的「靈骨塔」,確切地說是「靈骨塔位」,即大陸所稱的「骨灰寄存」、「骨灰堂」、「骨灰塔」等)

在臺灣,不少人購買了靈骨塔位作為投資,但由於市場脫手不易,此時就會被詐騙集團盯上,以各種名目要求投資人加購升級產品(如生前契約、功德牌位、骨灰罐等),他們遊說被害人稱,可由中介高價轉賣給別人。表面上,此舉將使被害人獲利,實際上卻令其陷於錯誤,陸續出資新臺幣數萬元至數百萬元不等加購,同時又有中介費、過戶費、服務費等名目,導致被害人血本無歸。

朋友親身的體驗是,當家裡有靈骨塔,就會有不明中介獲得相關通訊數據(小編註:與大陸何其相似乃爾),藉由信件或是打電話的方式,要求見面。

臺媒披露的靈骨塔詐騙騙局

一見面,中介就保證幫忙以高價出售相關對象(靈骨塔等),讓民眾卸除防禦心,隨後中介就說:目前市場上你手上的對象不好賣,你必須要買A才比較好賣,我也才會幫你賣。當民眾相信中介所說的話而買了A之後,中介就消失,不聞不問,電話也打不通。

這時就會出現B中介,又保證幫忙代銷,「但是你少了B,現在客戶都要A+B」,除非民眾再購買B,這樣才能幫你賣,同樣的手法就一直重複……最後,被害人買了B+C+D+E+F+G等等。

本來要賣,變成買了一堆,全家的經濟都被套牢了,還借錢買來一大堆賣不出去的生命產業商品,所有的保證承銷全部變成一場空……

靈骨塔詐騙在臺灣行有餘年,主要是兩個因素:

主管機關對於生命產業的規範甚少

僅規範靈骨塔及生命禮儀的事項,對於其他生命產業物品皆無規範及管理。無定型化契約亦無履約保證,以至於相關生命產業的買賣對於民眾的保障少。

華人社會對於身後事較為禁忌

正因如此,民眾對於業者的說詞信任度高;另外一方面,也因為話題較為禁忌,跟其他親戚朋友討論參詳的動力也少,若不多方查證就容易受騙。

以上兩個因素造成靈骨塔詐騙事件在臺灣得以從南到北,一路暢通,行騙時間超過5年……

臺媒披露的受害人「生前契約」

面對這樣的事情,民眾的心態普遍有兩種:

「都花這麼多錢了,再不買,之前的錢就無法回本」——這是沉沒成本的概念。

「這種東西不好賣,我再等等」——以此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要讓當事人從這樣的輪迴中清醒過來可說是難上加難,再加上一般人又不容易承認自己被騙,又使情況變得更加複雜。

在這邊提醒所有的朋友,面對各式各樣的詐騙手法一定要沉著面對。對方講的話不能盡信,須上網查數據信息是否有誤,無論金額大小或是事情合理性如何,仍需多方求證。

詐騙集團猖獗讓很多家庭陷入困頓,並且相關法律對於這些詐騙集團的罪責搜證及判刑上也是曠日廢時,即使對方入獄,被詐騙的金錢也可能拿不回來,這對於認真掙錢的民眾絕對是無法接受!

兩岸社會最美麗的風景是人,無奈詐騙集團正在破壞我們對於美善社會的憧憬,可惡至極,必須嚴懲。

相關焦點

  • 買靈骨塔被騙千萬,老教授病情惡化離世
    靈骨塔是存放逝者骨灰的建築,骨灰則存封在骨灰罈裡。在臺灣,塔位公司必需要取得殯葬業經營許可才可以販售塔位。老先生邊講邊哭,他跟罹癌過世的妻子,都是大學退休教授,相識相戀約40年,妻子過世前,含淚跟他說賣靈骨塔被騙,包含借貸跟抵押房產,超過2000萬。因為妻子使用劉顯示名下的房子去抵押,所以不敢和他講,直到後來病重無法出庭,不得已才講了出來。同時,新北市警方破獲一起不法集團利用靈骨塔買賣詐騙的巨額案件,金額高達2億餘萬臺幣。
  • 耄耋老人臺北回首抗戰:顛沛流離的血淚記憶
    耄耋老人臺北回首抗戰:顛沛流離的血淚記憶 (1/3) "← →"翻頁
  • 「動物報恩這種事確實有,我親身經歷過……」
    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把這種事當成一個笑話一樣和我的朋友說了,不料他卻一臉嚴肅地對我說:「動物報恩這種事情確實有,因為我就親身經歷過……」我的這位朋友是四川人,今年已經快三十歲了,他親身經歷了那場舉世震撼的災難。聽見他這麼說我頓時就來了興趣,問道:「真的有這種事?你確定不是在忽悠我?快說來聽聽!」
  • 親身經歷小米手機爆炸啊!」
    (via海峽都市報 南都網 人民日報 福建日報新媒體中心 方婷 整合編輯)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點擊右上角→複製連結,可發送到電腦上查看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帳號:福建日報添加朋友
  • - 朋友的親身經歷分享
    朋友和太太也是生活閱歷豐富的理財達人, 但他們在處理父母身後事時, 還是不時感到頭大和麻煩,也發現了不少自己規劃中的漏洞。辦完葬禮幾天之後, 他們就給我們分享了他們的親身經歷。感謝朋友和他太太在他們悲傷繁忙的時候還願意給我們分享他們的第一手經驗和教訓。本文根據他們的分享並結合幾份網上的英文帖子整理而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一年性侵案14217起,臺灣怒掀社會運動!
    這是一場名為「#Me too」的行動   代表反性侵與性騷擾   自去年開始   持續在全球發酵   現在也延燒到了臺灣自去年《紐約時報》曝光了好萊塢資深製作人哈維•溫斯坦的性侵醜聞後,美國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在推特上發起了「#MeToo」運動,鼓勵所有被性騷擾或侵犯過的女性分享自己的經歷。
  • 親身經歷:和百度沆瀣一氣的除了莆田系,還有臺灣電話騙子
    不過,槍手們洗地的速度倒是很快,今天打開百度新聞,頭條標題是這樣的:「嗯,我們是躺槍的,醫院才是罪魁禍首」那麼,現在和大家談一樁發生三個多月前,我親身經歷的一次電話詐騙案。在這起詐騙案中,百度所扮演的角色甚至比「大學生魏則西之死」案更為不堪和惡劣。
  • 看看臺灣的環保自然葬
    目前,臺灣民眾已普遍接受骨灰入塔的觀念。臺灣各地墓園以及一些寺廟均建有靈骨塔,也有私人購地修建家族靈骨塔。4年前,王女士的母親去世,她精心挑選後,將母親骨灰安置在臺北市護國禪寺的靈骨塔中。她欣慰地表示,此地交通方便,便於祭奠,花費9萬多元,價格也可以接受,「這樣的塔位現在已經很難找了。」也有人理性地認識到,入塔也並非長久之計。
  • 崑山驚現網銀詐騙新騙局!用工行卡的朋友尤其要當心!
    今天下午,昆報君在刷微博的時候,看到了網友@BABUTOOOO 爆料她朋友差點被騙的經歷:(點擊看大圖)難道崑山出現了網銀詐騙新騙局?帶著這樣的疑問,昆報君百度了一下,結果震驚了!@江寧公安在線 近日特地為此製作了這份防騙攻略,用工行網銀的朋友一定要看一下!
  • 《流浪地球》網紅臺詞原是親身經歷換來的…
    2006年12月12日晚上,吳京在北京的一個酒吧內和朋友聚會,喝了三杯紅酒,凌晨一點開車回家,不料就在倒車出門的檔口,碰上了交警叔叔。按吳京的話說挪了5米都不到就這樣被抓了看來這2019開年金句是吳京用親身經歷換來的……
  • 菲律賓工作騙局 菲律賓打工真實經歷
    相信不少網友都知道,一直流傳的菲律賓打工騙局,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下菲律賓打工真實經歷,看看究竟菲律賓這個騙局到底是怎麼回事!菲律賓打工騙局最新消息之前我們的文章提到過,今天有幾十萬中國人非法在菲律賓打工,他們在經營一種網上博彩業。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經常收到各種各樣的簡訊郵件,跟我們說:網上有個賭場,這個賭場非常好,抽水很少,贏面很大,歡迎你去參加。
  • 臺灣網友親身體會韓國網吧:每小時6元 網速世界第一
    而今天我們將跟隨一位臺灣網友的腳步,去韓國的網吧「親身體驗一下!」首先我們來到的是一個坐落在韓國首爾漢陽大學附近的網吧然後發現這家網吧是在地下一樓,網吧叫做Dokkaebi PC這名男子的朋友在玩《守望先鋒》,放眼望去,其實玩《守望先鋒》的人最多,而不是《英雄聯盟》
  • 電動獨輪車加盟騙局詳解,不看後悔!
    希望下面小編說的話大家做個參考,何去何從大家選擇不一樣,但是有一點,希望大家走對方向。  加盟騙局的暴利性、違法成本低,是騙局製造者的主要動力。加盟者法律知識的欠缺,恰恰給了騙子公司可乘之機。對於加盟騙局,包括工商部門、公安部門等執法部門也在持續打擊。但似乎這種加盟騙局仍然屢禁不止,甚至於我們今天仍然可以在各個電視臺乃至網絡媒體上看到各式各樣的加盟廣告。
  • 在日本工作可能會遇到的常見騙局
    不少在日本的朋友都有過被騙的經歷,尤其是留學生群體以及一些對日語懂得不多的人,稀裡糊塗的就被騙了,所以,大家在日本的時候要注意這些常見的騙局。
  • 說說我親身經歷看守所到監獄的經歷
    不是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因為年輕時蒙懂和對金錢的可望我犯了罪 被警察送去了看守所 剛開始心裡充滿了恐懼
  • 怒海救援影視拉投資騙局詳解!
    影視拉投資渠道:      基本上都是網絡接觸到的:微博公眾號等網絡渠道發文;網友添加微信;股票群推薦等;凡是拉你做投資的都不要信,真的掙錢的話都拉著親人朋友幹了,怎麼會告訴你。網絡騙子太多,增加防範意識,不要輕信任何人!
  • 佛山南海女孩的親身經歷
    陽春男仔講述童年時的恐怖經歷抓鯉魚、鬼吃泥、祖先保佑…四個聽眾投稿的親身經歷!
  • 中國性騙局登陸澳洲 微信竟成犯罪平臺?
    (澳新網)【本網訊】寂寞的男人們往往通過各種途徑試圖尋找自己的真愛,這一旅途本已十分艱難,坎培拉一名大學生近日的經歷更給不少澳洲男性敲響了警鐘,中國式性騙局已經首次登錄澳洲海岸,給尋愛男子留下了尷尬和財產損失。
  • 感謝全順,讓我們大難不死——記嘉興名門浮水印陳總親身經歷講述
  • 臺灣小哥上海挑戰72小時無現金支付,朋友反應亮了…
    最近,臺灣一位博主來上海挑戰三天兩夜不用現金支付,全程記錄發在網上。視頻中,他的朋友吐槽道: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