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有這樣一個公益組織,20年來一直面向中國廣西、貴州少數民族兒童傳遞愛心,累計資助了大約1.2萬名少數民族兒童接受教育,牽起相隔萬裡的異國「親情」。
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中國色彩」。
受助兒童給「中國色彩」「父母」們的信件。新華社記者韓茜攝
「中國色彩」通過個人捐助和企業捐助幫助少數民族兒童就學。在受助學生中,超過8成為女童。根據其官網的數據,目前註冊的慈善企業有30餘家,慈善人士2000餘人。
今年78歲的若賽特·佐霖就是其中一位慈善人士。
若賽特·佐霖(右)與她的中國「女兒」。新華社記者韓茜攝
佐霖2006年成為「中國色彩」的志願服務者,並從2008年起擔任協會在法國羅訥-阿爾卑斯大區的負責人。除了個人資助一名苗族少女,她還負責管理該大區慈善人士和企業對100餘名少數民族兒童的資助事宜,成為她們共同的法國「媽媽」。
在位於法國裡昂市郊外的家裡,佐霖講述了自己與中國「女兒」們的故事。
上世紀60年代,她跟隨在北京外國語大學任教的丈夫、帶著一雙年幼兒女在中國度過了3年。
「我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情感,讓我更想幫助這些少數民族兒童。」
佐霖家中的中國裝飾。新華社記者韓茜攝
多年書信來往後,2010年,她在一路舟車勞頓後,第一次見到她所資助的苗族「女兒」。
佐霖在中國廣西與當地人合影。新華社記者韓茜攝
「第一次見到她時,我們都很激動,我把給她寫的信親手交給了她。」看著照片上身穿藍色校服的小姑娘,佐霖眼裡充滿慈愛。
讓佐霖深感驕傲的是,「女兒」現在已經在職業學校就讀了。
「中國色彩」主要有三項工作,一是資助少數民族兒童就學,目前以侗族、苗族、瑤族為主;二是幫助改善當地教學條件,包括資助興建校舍等;三是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以及在法國的傳播。
佐霖為「中國色彩」製作的相冊和資料。新華社記者韓茜攝
佐霖精心製作和留存了大量資料。她記錄了為轄區內慈善人士組織的4次赴華旅行,保留了與孩子們每一封信件的原件和複印件,還將與孩子們交流的點點滴滴附上圖片,製作成一本本小文集。
最令人感動的是,為了追蹤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佐霖製作了厚厚一本檔案冊,包括了100多名孩子詳細信息和聯繫方式。
佐霖和她製作的受助女孩檔案冊。新華社記者韓茜攝
為了方便法國慈善人士與資助的孩子們聯繫,她在中國朋友的幫助下,上網找到了全部受助女孩所在村落的郵政編碼。語言不通,其困難可想而知。
「這樣法國『父母』想給他們的中國『孩子』寫信時,就可以直接寄達,不需要再中轉了。他們之間溝通順暢,這很重要。」
佐霖還講述了她與另外一位苗族「女兒」的故事。通過「中國色彩」牽線搭橋,這個女孩受到企業資助,從廣西苗族山區到南寧求學,最後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完成學業。
受助女孩的資料冊。新華社記者韓茜攝
「第一次見到她時,就覺得我們已經認識了很久。她與我分享自己的所有故事。」
這個女孩如今也成了「中國色彩」的志願者。她把自己掙來的第一份工資捐助給了協會,幫助家鄉女童,希望她們也擁有和自己一樣的未來。
分類詳細的受助兒童檔案冊。新華社記者韓茜攝
愛的種子一經播撒,便會開枝散葉,綿延生機。
大家都在看
這些鐵路即將開通!你最期待哪條?
中國軍人,像子彈一樣快!
代寫朋友圈成生意?3元買模板,60元私人訂製
責編:翟巧紅 | 編輯:田曉麗
來源:新華社,記者:韓茜
喜歡本文,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