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飲沙潁水,同敘三川情。
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
對於周口的每一個美好景象,
有著揮之不去的親切和依賴。
從10月12日開始,《周口晚報》以每天一個整版的形式對文化周口之周口八景埠口渲渡、虹橋燈火、濱河漁唱、鬧市輪蹄、普濟鐘聲、翠閣映霞、桅杆晚照、禹殿水雲進行了深度系列報導,在市民中引起強烈反響,特別是勾起了老周口市民對這座城市的美好追憶。
市民孟先生在濱河垂釣,向記者講述濱河漁唱景觀
舊八景風姿依稀
在大渡口碼頭遺址,市民爭相合影留念,講述記憶中千帆競渡的場面;在二板橋,市民紛紛介紹周口城區最老的一座橋的歷史;在牲口市街,一些老者對於鬧市輪蹄的繁榮場面卻也歷歷在目;普濟寺裡的鐘聲悠揚,周口市民祖輩相傳有著說不盡的故事和傳說;關帝廟裡的典型建築春秋閣,隨著本報的報導,又吸引了大批欣賞「翠閣映霞」的遊客;桅杆成林、禹店水雲也讓市民和學者頗為沉醉。
遺憾的是:八景風姿依稀,僅有埠口渲渡中的周口大渡口碼頭遺址尚存,地處中州大道橋南頭向西100米左右的濱河公園;虹橋燈火中的二板橋仍在,位處德化街西段賈魯河之上;鬧市輪蹄中的牲口市街尚存,地處大十字街和西大街一帶;翠閣映霞中的關帝廟春秋閣保存基本完好,此四景卻也是風姿依稀,遠不如歷史記錄之美。
市民趙大娘向記者講述記憶中埠口渲渡的場景
新周口,日新月異
作為一座人文歷史積澱深厚豫東周口,藉助自身優勢打造獨有名片、宣傳自身十分重要。隨著時代變遷,這座城市的發展已經日新月異,周口公園、周口大閘、興旺塔、氣象塔、文昌公園、南廣場、和諧公園、五一文化廣場、濱河公園、高速交匯、川匯生態園、川匯植物園等城市基礎設施和文化景觀,漸漸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坐標。
老八景系列報導發出後,無數讀者和周口資深學者紛紛致電本報,表示期待周口新名片的誕生。文明的延續讓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文化內涵,如何將其發掘、整理,濃縮為周口形象,重現當年文化周口風採,顯得異常迫切。而這,就是我們開展「市民心中的周口美景」推薦活動的初衷和源動力。
來源:周口晚報記者徐松
編輯:段永豔(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