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翻看您的履歷,可以說傳奇而豐富,政、產、學、研都有高層級經歷,外界評價您是一位學者型企業家。我們關注到您時常會提出一些令業界耳目一新的觀點,比如近期關於推動綠色PPP建設,您提出了「五綠」論;關於如何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您提出「一江三帶、五措並舉」,這些觀點都很精彩。能介紹一下嗎?
王天義:的確,政、產、學、研這四大職業我都真切經歷過,很多人對此很好奇,其實這並不是我刻意追求的結果,而是不經意間走出的人生軌跡,不敢說很成功,但我對人生始終是嚴肅認真的。我的第一份職業是大學教師,作為清華大學培養的本碩博「三清」學生,回到清華大學援建的煙臺大學任職,效力家鄉教育事業是挺質樸的選擇。12年間從助教、班主任到教授、副校長,2000年組織調動到濟南任副市長,2008年調任山東省科學院院長,十年前來到香港,加盟光大國際,開始「激濁揚清」的環保人生。其實相對於後來從政、從商,我更願意保持學習者和研究者的思考。你剛剛提到的兩個觀點,其實就是我在最近的學術論壇上提出的。
什麼是「五綠」?在今年清華大學舉辦的第四屆中國PPP論壇,主題是綠色PPP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我在會上提出:綠色PPP要聚焦生態環保「綠色設施」,推動「綠色技術」創新,企業要選擇具有綠色發展理念、良好契約精神、穩定支付能力的「綠色政府」,政府要選擇具有責任擔當、資金實力和管理能力的「綠色企業」,政企雙方要建立風險分擔、利益分享、長期穩定的PPP「綠色機制」。
在今年中國生態文明論壇上,圍繞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我提出「一江三帶、五措並舉」。「一江三帶」,即在打造長江經濟帶的同時,打造長江生態帶和長江文旅帶。「五措並舉」,即保證帶長,保證長江6,000多公裡的有效延展;拓展帶寬,包括物理空間的水寬和社會意義上對兩岸城鄉的輻射帶動寬度;挖掘帶深,探尋弘揚長江流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打造帶綠,打造綠色長江、生態長江、無廢長江,既要形成蔚為壯觀的全線「串綠」,也要打造精彩紛呈的「點綠」;保障帶通,既要保障流域運輸通暢,也要保障管理體系的通暢,建立起從中央到地方,集散有序、統分結合、收放自如的長江管理體系。
屈指算來,我來香港加盟光大已經十年了,對香港充滿祝福和期待,對光大滿懷感激之情。我希望和萬名光大環保人一起努力,用不太長的時間把光大國際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生態環境集團,只有企業成功了,才能說管理者是成功的。我們的使命是「情系生態環境,築夢美麗中國」;我們的追求是「創造更好投資價值,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光大國際值得信賴,光大國際的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