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做一件好事很容易,如果用18年的時間持續做一件好事卻很難。塔河縣古驛鎮的王品方、王淑娟夫婦做到了,他們18年如一日地照顧著一位素不相識的外鄉老人,用自己的善行譜寫了一首普通人的大愛之歌。
王品方、王淑娟夫婦的生活並不富裕,相反,他們家還是低保戶家庭。家裡3個孩子都在上學,夫妻倆也沒有穩定工作,平日裡只能打些零工維持生計,日子過得非常困難。
2000年冬季的一天,外出幹活的王品方在回家的路上,遇見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蹲在路邊,看上去又累又餓。王品方越看越心疼,忍不住上前攀談起來。一番交談後王品方了解到,老人名叫鄭守憲,老家在山東。多年來一直給一個包山場的老闆打工,老闆管吃管住但一直沒有發過工資。後來老闆走了,再也聯繫不上,工資也沒了著落。鄭守憲年齡大了身體又不好,手裡也沒有錢,只好從山場走回古驛鎮。鄭守憲離開山東老家多年,家中已經沒有任何親人,即便是回去也是無依無靠。眼看天就要黑了,大興安嶺的冬天,在外面站一個小時都寒冷難忍,如果在外面過夜非凍壞了不可。王品方看老人可憐,不忍心讓他流落街頭,就把老人帶回了家。
就這樣,鄭守憲在王品方家安頓下來,這一住就是18年。剛開始鄭守憲還能幹些零活,王品方稱他大哥,孩子們也把他當成了家庭中的一員。幾年後,孩子們漸漸長大,兩個孩子上了大學,一家人的生活更加窘迫,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們之間勝似親人般的感情。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鄭守憲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2005年一次意外摔傷,讓他臥床幾個月,王品方夫妻倆每天都床前床後地精心護理。傷愈後,鄭守憲再也不能從事任何勞動了,生活上全靠王品方夫妻倆照顧。鄭守憲失去勞動能力後的幾年裡,王品方夫婦就像對待親哥哥一樣照顧他。近幾年,因為沒有戶口和身份證,鄭守憲無論辦什麼事都很難。王品方跟妻子商量著或許可以讓鄭守憲回山東老家,也許在那裡政府會在生活上為他提供幫助。得知王品方有了送自己回老家的想法,鄭守憲哭了,「我在老家也沒有親人了,你們就是我的親人,你們如果不收留我,我就真的沒地方去了。」看著淚流滿面的鄭守憲,王品方馬上保證,以後再也不提送他返鄉的事情,他們會照顧他一輩子。
2014年8月,王品方夫妻倆在打工回家的途中發生了車禍,兩個人都受了很重的傷。鄭守憲得知消息後禁不住老淚縱橫,「這麼好的人一定會有好報的,你倆可不能有事啊,如果你們有什麼意外,我在這世上就沒有親人了!」愛心是可以傳遞的,王品方、王淑娟對老人的照顧,不僅影響著孩子們,也讓王品方的弟弟深受感動,他也利用閒暇時間承擔了一部分照顧老人的義務,特別是在王品方夫婦出了車禍以後,他就成了鄭守憲的又一個親人。
2018年入冬以來,因長期臥床血液循環不好,鄭守憲的小腿、腳部開始潰爛,王品方就千方百計給老人尋醫問藥。儘管王品方一家想盡一切辦法給鄭守憲醫治,他的病情還是越來越嚴重。看著老人遭罪的樣子,王品方考慮到以自己的經濟能力已經無法對他進行後續治療,只好向古驛鎮政府、古驛社區求助,這段延續了18年的愛心故事才被大家知道。得知詳情後,古驛鎮政府、古驛社區第一時間組織了捐款活動,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近日,69歲的鄭守憲在王品方夫婦的陪伴下,安詳地閉上了眼睛。雖然一生孤苦,但他卻感受到了世間超越親情的溫暖。王品方夫婦將他的骨灰安葬在依沙溪河旁,他們之間18年的情誼結束了,但他們的愛心故事卻在這古老的驛站上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