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印度銷量創紀錄 雷軍:五年內成為印度頂尖品牌

2021-02-13 TechWeb


【TechWeb報導】11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小米在7—9月的第三季度手機銷量超200萬臺,這是小米進入印度市場以來的最高紀錄,此外小米10月銷售已超100萬部手機。

小米手機

全年在線下市場的擴張以及在線上新的合作夥伴,加上大量產品組合和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製造能力,與2015年相比本季度的銷量增長了150%。

印度業務負責人Manu Jain,列舉IDC的數據表示,第三季度的交易量超過了200萬臺,這也是在一個季度裡首次超過200萬臺。與去年的表現相比,我們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50%以上。

今年第三季度是智慧型手機行業銷售業績最好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就達3230萬臺。小米受到印度用戶的熱烈歡迎,這就是為什麼小米是當今智慧型手機行業增長最快的品牌之一。網上每銷售的四部智慧型手機,其中就有一臺是小米。

根據IDC數據,在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小米份額為7.5%,躍升到第四位,僅次於印度本土手機品牌Micromax。小米也將印度的重視程度排到第二,僅次於中國。小米全球執行長雷軍表示,五年內小米將成為印度頂尖的智慧型手機品牌。

小米手機今年每一季度銷量在100萬到150萬部之間,但由於第三季度的優秀表現,分析師預計小米本財年將評為年度最佳。

在三天的排燈節(印度宗教節日)裡,小米官網就已銷售了超過247000臺手機,按照平時的銷售速度得花上100天。截止今日的10月18日,小米手機的總銷售已經超過100萬。

此外,今年9月份之前,採取直接零售並提升佣金到12%的模式,通過分銷商Redington、Just Buy Live、Innocomm、StoreKing和YMS Mobitech的努力,小米手機成功分銷給了8500家零售店。

小米印度官網

除了推出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小米還通過在線玩家Flipkart、亞馬遜、Snapdeal、Paytm和塔塔CLiQ,共同覆蓋了40%的國家,允許更多的用戶訂購手機,增加了覆蓋面從而增加銷售。

根據IDC數據,在7月至9月期間,紅米Note 3售出88萬臺,小米為在線銷售的第二名,緊隨聯想摩託羅拉之後。紅米3S和紅米Note 3對在線智慧型手機市場做出了顯著貢獻,在印度排名前十的手機中有近50%的市場份額。

線上線下的銷售得益於提升的製造能力,小米已和製造商富士康籤署合同。75%的印度手機是由印度南部斯市工廠製造。同時,小米自己的員工基數在一年內增加了三倍,銷售服務中心也翻了一番,達到了160多個,以解決消費者得需求。(周林)


相關焦點

  • 印度政府打壓無效,國產智慧型手機在印度銷量大漲41.1%
    IDC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0月主要的四家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銷量增長了440萬支,增幅達41.1%。IDC指出,2020年10月印度智慧型手機出貨達到2100萬臺,同比增長42%。銷量增長主要是受益於線上網購節慶,以及第三季以來被抑制的需求爆發。
  • 三星挑戰小米:第四季度要搶回印度手機龍頭寶座
    聯繫人:吳先生聯繫電話:13612820654(微信同號)印度13億人口的消費市場帶動的消費潛力,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印度規模排名第2名,龐大的需求與消費潛力,成為電子科技品牌廠的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智慧型手機更是各家手機品牌業者爭相卡位的焦點。
  • 高能視頻:小米CEO雷軍印度飆英文high翻全場(我保證你會忍不住吐槽!
    前不久,小米公司在印度發布新品小米4i和小米手環。
  • 小米天貓雙11奪得四連冠:手機銷量第一 銷售額12.95億元
    2016天貓「雙11」剛剛落下帷幕,小米天貓旗艦店總支付金額超過12.95億元,再次以手機銷量第一的成績加冕天貓「雙11」,蟬聯四連冠。除了手機銷量第一之外,小米更是史無前例的同時拿下品牌店鋪、安卓手機、智能設備三項銷售額的全第一,再次刷新自己的雙11紀錄。
  • 從市佔率看,華為首度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小米第五,但增長速度放緩
    根據專業調研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SA)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2015 年第 2 季全球手機出貨量僅年增
  • 雷軍登上時代周刊:被評「中國手機之王」
    雷軍,又上頭條了!!!美國三大時事性周刊之一《時代周刊》(TIME)2015年3月23日版用長篇幅報導了雷軍和小米手機,《時代周刊》用「China's phone king(中國手機之王)」來評價雷軍。
  • 小米在印度:一邊挖Google的人,一邊向Android One示好
    所以這兩條新聞就變得很有意思了:昨天Hugo Barra剛剛表示有意加入Google的Android One,今天小米就挖來了Google前員工Jai Mani擔任印度首席產品經理。Google攜手印度三大本土廠商Micromax、Karboon、Spice發布Android One機型之後,同一價格區間的紅米和Android One在印度市場上處於直接競爭關係。
  • 艾仕得塗料系統在印度啟用新技術中心
    艾仕得的印度客戶包括交通運輸汽車原廠、修補企業和工業企業。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今年印度的經濟增長將在2016年6.8%的基礎上增長至7.2%。汽車產業開始呈現強勁增長,未來五年內的複合年增長率有望達到7%左右。預計當地汽車保有量將隨著汽車的銷量而增長,進而帶動對艾仕得補漆產品的需求增長。
  • 10.5萬億美元,印度GDP總量世界第三!中國躍居第一,美國第二!
    雄心勃勃的印度對中國同樣龐大的人口的發展速度和高度非常熱。它一直在悄悄積累力量,並希望與中國競爭。經過多年的發展,儘管印度仍然無法與中國相媲美,但它也被認為是一項成就。根據購買力平價統計,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成為世界第三。
  • 印度電信公司宣布推出史上最便宜4G手機:只要100元!
    消息人士向印度媒體透露,百元4G智能機預計將於明年第一季度正式上市,目前電信公司已經開始和印度本土以及中國的手機製造商展開接觸,協商量產事宜。據估算,百元智能機的製造成本將在2500盧比左右(約合250元人民幣),屆時電信公司會給予銷售補貼,讓價格維持在1000-1500盧比之間。
  • 印度家具線上銷量猛增,回頭客佔50%
    公眾號轉載雨果網文章,請標明來源由于越來越多的印度消費者使用平板電腦和手機購買家具,家具線上銷量快速上漲。據估計,印度家具網上銷售總值2017年將達1500億盧比。雨果網從印度媒體「thehindubusinessline」11月25日的報導中了解到:印度消費者Alok Satpathy今年八月份花費30萬盧比購買家具,後來他發現鄰居在網上商店購買了同樣的家具,只花費了一半的價錢,這讓他感到非常懊惱。
  • 印度一句話,讓中國5年努力化為泡影,西方:印度要「颳風」了
    印度和我國同為人口大國,在多領域都進行著合作,但是印度的一句話,讓我國企業五年的付出白做,對此西方媒體表示:印度準備好迎接風暴吧!01中印企業合作回望幾十年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還相對落後,而經過這幾十年不斷的摸索、付出,如今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 印度開售「抵制中國」帽,買回發現卻是「中國製造」…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支持此舉的印度網民也在呼籲更多人抵制中國製造的產品,甚至叫囂要以此削弱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光民間呼聲高漲,全印度貿易商聯合會(CAIT)也加入了抵制中國製成品的號召,該組織聲稱代表印度7億貿易商和4萬個協會。
  • 農婦騎小米平衡車下地;雷軍轉發
    很顯然,圖中這輛平衡車,是小米的九號平衡車。雷軍也轉發評論稱:「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九號平衡車是小米收購全球第一個平衡車品牌納恩博(Ninebot & Segway)後推出的首款平衡車產品,價格1949元,採用航空級鎂合金骨架,15項安全技術,支持雙輪自平衡,使用腿控制方向,重心則作為驅動前進後退的方式
  • 新年小米新品再曝光:竟是Win10二合一平板,價格太驚喜!
    去年,小米以超9000萬臺的手機銷量傲視群雄,重新和華為OV站在了同一陣營,不僅如此,小米還在海外大有作為,拿下了印度市場的第一。
  • 印度網民:為什麼印度對於蘋果公司無關緊要
    與此同時,中國的華為超越它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賣家-美國法規不允許其進入美國市場,蘋果股價在周三上漲5.9%之後,市值接近1萬億美元。在印度,三星的銷量飆升。它提供的產品與Apple產品相同甚至更好。價格幾乎蘋果的1/3!當一個人可以舒適輕鬆地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其它手機時,為什麼選擇更奢侈的呢! PkmCheap China smartphones run the roost in India.
  • 米粉求迦奧特曼定製小米手機!網友評論亮了:雷軍定製版有木有?
    現在國產手機品牌已經非常壯大,各種營銷手法也層出不窮,如比較常見的冠名綜藝節目、重大賽事、慶典等,推出動漫定製版來吸引規模已經相當強大的二次元少年也屢見不鮮
  • 印度地鐵提供WiFi服務,結果當晚就崩潰,印網友:無視美國是對的
    據印度媒體報導,11月2日,印度德裡地鐵的車廂內引入了無線WiFi服務,印度媒體宣稱這是在參考一些大城市的做法,如中國的廣州、武漢、深圳與上海等地的城市地鐵。印度人自豪地宣布,德裡地鐵將是南亞第一條擁有WiFi服務的地鐵設施,印度城市已經跟上了國際大都會的潮流。
  • 印度阿三來中國旅遊:這樣評價中國製造,比印度領先太多了
    畢竟連印度這個處處看我們不爽的國家也充滿了中國製造,不過讀者們,你們知道印度人是怎麼評價的嗎?
  • 印媒:簡單複製中國,印度很難成功
    印度《印度時報》網站11月15日文章,原題:印度不是中國,複製其產業、貿易政策會招致制裁 。政府宣布了一項與生產掛鈎的激勵措施(PLI),金額為銷售額的4%至6%,5年內耗資約2萬億盧比(佔GDP的0.7%),適用於11個行業中承諾投資和大規模增產的公司。這意味著,印度試圖複製中國的「產業政策」,或者說國家對特定行業的支持,使其成為國家龍頭企業。這樣做的風險很大。因為印度不是中國。(莫迪政府宣傳的)Atmanirbhar意指「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