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社會」

2021-02-13 三眼兩手


鑑於近日某司機因報復社會,帶著一車人一起開到湖裡的事件,今天和大家談談反社會的問題。

要理解「反社會」問題,就必須先理解「社會」。

「社會」這個詞說起來簡單,但不懂內涵,就形同於瞎說。

社會怎麼來的?

我們必須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就像人怎麼來的,大家都曉得是生物通過長期的歷史進化而來。

社會呢?實際上也是進化而來的。

不同物種都會有進化,都會向更高級的方向前進,「社會化」就是其進化的方向。唯一的區別就在於物種的進化程度不同。例如像青蛙、棉鈴蟲等的社會關係只是為了領地、食物及異性的競爭;而在像老虎和豹子這樣更高等的動物,會出現母子間社會關係;像猩猩、獅子、猴子等的社會則更為高級,變得等級分明;而蜜蜂、螞蟻的社會不僅等級分明,而且分工明確,各成員安分守己執行命令。

社會的演化趨勢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從無等級到有等級,從無分工進化到有分工,從分工不明確進化為分工明確,從等級森嚴進化為個體平等的社會——這是進化的一般趨勢。

人類的進化,也符合以上基本規律。當等級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個體會更加追求平等,於是等級社會最終會衰落,形成更加先進的個體平等的社會。

社會發展的這個進化規律,其背後的更本質原因又是什麼呢?

那就是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而要特別注意的,它必須是整個社會所有成員的生存和發展,最起碼是絕大多數人的,而不能只是極少數人的生存和發展。如果一個社會,只是滿足,只是為了極少數人的生存和發展而存在,那麼,它就由於不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而遭到絕大多數人必然的反抗

分工、協助、社會化大生產是人類發展到現代的偉大成就,但人類還沒有消滅私有制,還沒有消滅階級,還沒有消滅極少一部分人剝削壓迫絕大多數人的社會現實,還沒有將社會從極少數人壟斷佔有的社會現實中解放出來,於是,這樣的社會,就還是階級社會,階級壓迫的社會,就還是低級的社會,野蠻的社會,殘酷的社會,非人的社會。

在這樣的社會裡,絕大多數人因為都是被剝削階級,被壓迫階級,被鎮壓階級,所以,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都是「反社會」的。他們的生活現狀,使他們不斷認識到社會的「反動性」,社會的不公,社會的殘酷,個人的無力,個人的孤獨,個人的離散性。社會現實不斷教育每一個還對社會抱有幻想的人,使他們去不斷認識這個社會的本質。

一開始他們只是條件反射般的痛苦呻吟,繼而隨著認識的提高會抱怨,抱怨沒有用的時候,他們就會罵;罵完沒用,他們可能會選擇忍,選擇自殘,選擇自殺,或者選擇奮起,或者選擇報復;總之,他們認識水平不夠,找不到出路的時候,他們就會自我毀滅,或者去試圖毀滅這個世界。

那個姓張的司機看起來是殺了人,實際上對他而言,他人即這個世界;有些人或許會炸樓,投毒,點火等等,實際上對他們而言,報復的都是社會,都是這個世界。當然,這些畢竟還是極少數的人,因為絕大多數人,並不是糊塗的。最終,選擇自我毀滅的會更多一些,大家可以看看自殺或者抑鬱的數量,肯定遠遠超過張司機這種直接毀滅世界者的數量,哪怕是把毀滅者加上受害者的總和與自殺和抑鬱的總數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

無論是抑鬱、自殺、毀滅世界,這都還只是社會壓迫的初期,程度還不夠深的時候的反映。隨著社會剝奪壓迫的深化,人們的反抗就會更加劇烈,人們的認識水平也會不斷提高,於是他們就會尋找適合他們的理論,如果沒有,那他們就會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理論,他們就不再單打獨鬥,他們就會逐漸團結起來。

隨著剝奪和壓迫的深化,經濟危機的加深,長期失業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人被驅逐於「舊社會」體系之外,這就為他們組織和團結起來創造了條件,也為他們的思想成熟創造了條件,他們會不斷加強自己的團結和組織,加強自己的理論認識,從而他們的思想不再抑鬱,鬥爭不再是個體化的,也不會再去選擇自殺或者毀滅整個世界,他們能夠認識到,所有的不幸,不是靠毀滅自己和毀滅世界能夠改變的。

要改變這個世界,就需要團結起來,消滅這個社會的剝削和壓迫,消滅剝削和壓迫賴以存在的階級,以及在階級之上構築的政治、軍事、經濟、制度、文化等一整個社會體系。

他們知道,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首先以反抗者的姿態,以階級的形式,團結起來,登上歷史舞臺,去掌握政權,對那個只為極少數人服務的階級實施專政,實施鎮壓,實施教育和改造,從而建立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和剝削,沒有不平等,沒有不公的,沒有私有制的,屬於絕大多數人的甚至是全部社會成員的全新世界。

在那裡,人類社會真正的才從不平等的等級社會進化到一個平等的新世界。

在那裡,絕大多數人被逼著「反社會」的問題,才能得以徹底解決。

所以,問題的本質不在於「反社會」,而在於既存的社會是什麼社會,以及我們要建設一個怎麼樣的社會。

是不是這樣呢?

相關焦點

  • 反社會人格者!
    這兩個事件,讓我想到了一個群體——「反社會人格者」。1、「杭州現實版樊勝美」事件,眾所周知,女孩在江邊散步,不幸意外落水身亡。女孩所在公司無責,但其父母到公司吵鬧要求賠償。大家還記得以前的類似事件麼:2019年12月,北大女孩自殺事件,網友懷疑被其男友PUA;2020年1月,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被患者砍傷;2021年1月,湖南女法官拒絕「打招呼」,被同鄉殘忍殺害;……我們在百度百科上可以查到: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又稱無情型人格障礙,或社會性病態,是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類型
  • 什麼是「反社會人格障礙」?
    《心理追兇》正在熱播當中,王君馨在劇中表面看起來是正常、柔弱的主播汪海澄,但私底下其實是變態殺手、雙面人,更被飾演心理學家的馬國明懷疑她患上「反社會人格障礙
  • 小心,他們是反社會人格者
    首先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作者給的一個數字——在美國,反社會人格比例是4%(東亞,包括中國的數字,遠遠低於這個,後面會談到)。4%是什麼概念?一個百人微信群,裡面就潛伏著4個;一個班50個人,就分配到2個指標。換言之,每個普通人終其一生,一定會遇到反社會人格。說到反社會人格,通常第一反應是連環殺手。
  • 當心,我們身邊的那些反社會人格
    不反社會的人格,就不會做出以上種種行為麼?作者說,關鍵的還不是他們的行為,而是他們的一個共性——沒有愧疚和後悔的情感,進一步說,沒有「良知」(CONSCIENCE)。舉個例子,殺人犯有很多種。很多案犯激情殺人,但之後會後悔、會自首,哪怕逃脫在外,會害怕恐懼,看到受害者的孩子遺孀會有內疚。但連環殺手就不會。
  • 高智商反社會人格測試,你中的幾槍?
    既然是元旦,今天就讓我們放下那些恐怖的變態殺人案,來做個心理測試,放鬆一下吧~高智商反社會人格測試1.你是連環殺人犯,你總是在透明的玻璃電梯中用利器連刺數下受害者然後迅速離開,為什麼呢?答案:為了在外面觀看受害者痛苦死去的模樣。
  • 迅速識別你身邊的反社會人格者而避免被傷害(附視頻)
    ^^推薦閱讀^^迅速識別你身邊得反社會人格者而避免被傷害(附視頻)世界上的人可以劃分為兩大類:社會人格者和反社會人格者。反社會人格則是社會人格者的特質反過來,根據心理學家的統計,大約有20%的人屬於反社會人格者。
  • 反社會案發生後總有聰明人出來教育記者
    每次反社會犯罪事件爆發後,總會有聰明人出來教育記者。
  • 質疑「不環保、反社會」 法國議會欲修法禁止「黑色星期五」促銷
    據法新社報導,反對者在法國國民議會提起動議,以反對「過度消費」為由對《反浪費法》進行修改,禁止「黑色星期五」這類非打折季的促銷活動。國民議會議員馬修·奧爾菲蘭表示,「黑色星期五」倡導的是一種不環保和反社會的消費模式。持反對立場的議員建議,將「黑色星期五」的廣告列為「侵略性商業行為」,最高可面臨2年刑責和30萬歐元罰金。
  • Ubuntu 創始人爆粗口:開源社區瀰漫著「反社會人格」
    甚至於在他的咆哮中,還稱自由軟體社區的成員為「極度反社會人格」。我曾經認為能夠為那些深愛著這項服務的用戶服務是一種崇高的特權,但是我現在認為自由軟體社區的大部分成員都存在極度的反社會人格,非常習慣於懷恨主流的一切東西。在 Windows 系統成為主流,他們就會懷恨在心。從理性角度出發,Windows 做了很多非常優秀事情,他們的努力值得尊敬。當 Canonical 逐漸成為主流之後,Ubuntu 再次成為非理性仇恨攻擊的對象。
  • 身邊的反社會人格:為什麼有人可以做到殺人不眨眼?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ASPD。它用來表述那些無法感知道德情感,或者感知弱化的人群。不過這個詞太長了,不夠流行。英文世界裡流行的是Sociopath,反社會,以及Psychopath心理變態。我們的生活中,的的確確存在這類人群,有ASPD的症狀,而我們並不知道。
  • 紅星銳評丨又見持刀傷童事件,當如何應對反社會「炸彈」?
    在社會治理過程中,有必要加強對各類社會生活失意者(不管工作上失業、還是婚戀家庭上解體,又或其他)的關注、關心及幫扶力度,以增進他們的社會感,避免他們從常態社會生活中疏離出去,成為遊走的「孤家寡人」,逐漸滋生出反社會傾向、報復社會心理,異化為說不定啥時就會突然爆炸的「炸彈」,可以降低一些社會生活中的失敗者異化為反社會者的機率。此為,中小學校的安保力量加強,還是不能鬆懈,不能掉以輕心。
  • 7月正賴捷報
    通過正賴志願者團隊的不懈努力、溝通跟進,7月份刪除下架文章或回復建議的單位或平臺合計201家。其中有南方周末專欄、國有仁風、奉法者、涼城利川、甘泉微圈等媒體及平臺發布正賴推文。正賴事關賴氏的尊嚴,賴氏族人絕不會放棄!!     感謝各位正賴志願者不辭辛勞,一直以來堅持不懈,團結一致,合法合規、理性文明地與各媒體、各平臺用詞不當的行為進行溝通引導。你們為維護賴姓尊嚴所付出的努力值得驕傲!!
  • 奮鬥,正青春!
    每天在工地上奔忙,卻又享受著這種狀態,有人問他累不累的時候,他總笑著說:「忙碌總能讓我感覺工作很充實,能讓我學到很多東西,能讓我感受到奮鬥的意義,讓我知道,我還年輕,奮鬥,正青春!」為了讓城市生活更美好,他暗下決心,奮鬥,正青春!
  • 保正五周年慶典--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