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電子產品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已成為了不可或缺的物品,尤其是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近乎讓男女老少們都專注於這一方小小的屏幕裡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看見家長們們把手機借給小孩子玩,來讓小孩子暫時的安靜下來的情形,只不過,智慧型手機畢竟用途廣泛,性能全面,小孩子在玩手機時家長們若是未能對此予以合理有效的管束,有的時候也會惹出一些麻煩事的事件來。
前些日子,張先生家中莫名其妙收到了198箱的方便麵,到貨後全家人都懵了,因為家裡人平日都不喜歡吃方便麵,況且也的確沒人說買過這一些方便麵,那麼這些方便麵到底是如何來的呢?
經由查詢訂單信息,張先生發現這一些方便麵是通過一個社區購物小程序下單的,這一個買菜的小程序平日唯有自己的母親會用,他猜想應該是自己6歲的兒子做得。
果然,經過詢問發現,這個6歲的男童在幾天前玩奶奶手機時,竟陰差陽錯地下單了近200箱方便麵。事情水落石出後,張先生積極聯繫了平臺和商家,詳細說明了事件的原委,並誠摯提出了退貨退款的申請,好在客服對於此事予以了充分的理解並同意了退貨退款的申請,事情才最終得以圓滿解決。
張先生的事情雖然得到了圓滿的解決,但是也給廣大家長們敲響了一個警鐘,在給孩子玩手機這件事情上,家長們一定要特別注意一些問題,要有自己的一些原則,不要因為一時疏忽大意而引致不必要的麻煩事。
家長們在給孩子玩手機時,應當注意哪些問題?1.監督孩子看手機的內容
手機雖然暫時的給到了小孩子,但是對於小孩子玩遊戲和瀏覽的內容,家長們也應當予以必要的監督和限制。
這是因為小孩子的心智發育尚未完全成熟,他們的自制力和辨別能力尚且不足,對於網絡上紛繁複雜的遊戲和資訊難以選擇出合適的那一個,若是瀏覽到一些不良網站,那對於小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在小孩子使用APP、瀏覽內容上,家長們還是應當有一定的主動權和選擇權。
2.密碼等敏感信息不告訴孩子
伴隨著智慧型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現如今一部智慧型手機便能實現通訊、上網、娛樂、支付等一系列功能。
近來,一些"熊孩子"拿父母的手機和身份信息購買物品、充值遊戲、打賞主播等現象層出不窮,這些問題基本都是由於家長的疏忽大意引致的,需要家長們尤為小心注意,家長們在一些例如密碼等特別敏感的信息上務必不可告知小孩子,極力確保資金安全。
3.規定孩子玩手機的時長
在孩子玩手機這個問題上,最重要的便是"防沉迷",因此當家長們把手機給到小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事先和小孩子約定好玩手機的時長,在規定時間到的時候,果斷收起手機,既滿足小孩子對玩手機的慾念、達到放鬆身心的目的,同時助力小孩子防止沉迷、保護視力。
4.助力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身為一名學生,孩子們當前階段最重要的目標任務便是學習知識,家長給孩子玩手機也需要限定相應的前提條件,比如說特別規定小孩子使用手機的場景和時間,如在學習2個小時過後,亦或是達成某一項目標任務過後,將看手機當做一項額外獎勵的娛樂項目,既能夠控制調節孩子玩手機的時長和頻率,也能夠助力小孩子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孩子都是愛玩且充滿好奇心的,他麼對於看手機時常會產生許許多多期待。雖然說看手機對於小孩子的視力和專注力或許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但是完完全全不讓孩子玩手機是不太現實的,這不僅僅會讓小孩子與現代信息科技脫軌,還可能引發小孩子的牴觸和反叛,所以家長們依然應當留給小孩子適度的玩手機時間,不過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時間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