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真人版:迪士尼終於擁抱種族多元化

2021-02-09 桃桃淘電影

本文由微博@Rye_Lynn 翻譯

隨著即將拍攝真人版《花木蘭》消息的宣布,迪士尼總算是正式進入了21世紀。現在讓我們期待在選角方面能真的反應出多元化的主題吧。

人見人愛的揮長劍、著男裝的迪士尼女主角花木蘭要由真人演繹了。


Hollywood Reporter在周一宣布,1998年的動畫片《花木蘭》將由迪士尼拍攝真人版。這部電影改編自中國古代巾幗英雄花木蘭的事跡,講述了一個年輕女子替父從軍的故事。她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戰士,最終從匈奴人(譯者註:影片中為匈奴人,歷史上應為柔然人)手中救出了皇帝,同時找到了自己的白馬王子,並為家族重建榮耀。

早在《飢餓遊戲》和《分歧者》這樣的電影之前,《花木蘭》已經展現了一位拯救世界的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角色,可以說是一次具有開創意義的探索。不僅如此,木蘭還是迪士尼王國中少數幾位非白人的女主人公。一位非白人的女主人公即將被賦予生命,而與此同時,在銀幕上機會少得可憐的亞裔演員也將有機會大顯身手了;從這兩個方面來看,這個消息都是激動人心的。

迪士尼在種族多元化方面做了一些努力,2009年的動畫片《公主與青蛙》將蒂亞娜公主帶入這個童話世界,她是迪士尼的第一位黑人公主;此外還有即將上映的《莫阿娜》中的波希米亞公主莫阿娜。然而,絕大多數的迪士尼公主仍然是白人,像《花木蘭》的木蘭,《風中奇緣》的寶嘉康蒂,還有《阿拉丁》中的茉莉這樣的女主人公,在數量上與之相比仍然顯得蒼白。

媒體呈現是很重要的。迪士尼世界如果不能如實展現真實世界的多樣性,對觀眾來說不公平。迪士尼的觀眾許多都是容易受到影響的青少年,他們無法看到與自己同樣種族的角色,並與之產生共鳴。迪士尼目前已經真人化了《沉睡魔咒》《灰姑娘》《美女與野獸》等片,主角無一不是白種人,趕在像《白雪公主》《睡美人》這樣的電影真人化之前,將《花木蘭》真人版率先提上議程,展現了迪士尼急於在這個童話世界中加入一位非白人的角色,這真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這個決定對迪士尼來說也是商業上的明智之舉。近幾年來,超強的女主角類型在票房上大獲成功——從《飢餓遊戲》三部曲的數十億美元的票房就能看出。不僅電影如此,在電視方面,多元化的選角也會帶來更高的收視率,由此可以看出觀眾對多元化的期待。由Lily James主演的《灰姑娘》上映三周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3.36億美元票房的成績,迪士尼在真人化影片的過程中已經賺得盆滿缽滿。這樣說來,《花木蘭》在票房方面有著三重保險。

只要迪士尼在選角時不再犯下類似讓魯妮·瑪拉演《彼得·潘》中的印第安公主這樣的錯誤,真人版《花木蘭》將有機會帶來一個雲集亞洲眾星的演員陣容(buzzfeed已經自娛自樂了一個全明星夢想陣容)。好萊塢聚集了太多才華橫溢的非白人演員,因為白人角色壟斷了電影和電視市場,他們的才華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部電影將給予許多非白人演員他們應得的平臺,讓他們能在全球觀眾面前展現自己的才華。

(本文原文:http://www.thedailybeast.com/articles/2015/03/31/the-mulan-live-action-film-disney-is-finally-embracing-diversity.html)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