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陳茲方一股腦地將臘肉、天麻、豆豉等產品掛上淘寶,並打出「我不懂PS,只知道誠信二字」的口號。和眾多淘寶店起步階段無人問津不同,小店短期內吸引了不少人諮詢。但是手機操作效率低,發貨、打包等諸多流程不完善,他小心翼翼地用腳逐字逐句地回復著買家,常常忙到凌晨,生怕丟了訂單。
與買家溝通
彼時他的創業故事經過媒體報導,在全縣流傳開來,有好心人及企業捐贈了電腦,有電商專家教授開店技巧,還有人為其定製了電子貨架。開店一個月,陳茲方接到300多個訂單,賣貨兩萬多元。
生意規模擴大後,他也調整了產品線,並在村民們的幫助下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售賣菜籽油、葛根粉等農家特產。
大山深處,創業資源並不豐富,在開發新產品上,陳茲方和親朋好友經常採用笨拙的土法子進行測試。他們將裝滿水的塑料桶多次扔在空曠的農家院裡,確定不漏水後,再定製快遞包裝。
習慣了親力親為的陳茲方,集備貨、客服、打包、發貨於一身,並將日常生活錄製成視頻,樂此不疲地在網上和網友們分享。忙活了一年後,2017年淘寶店「陳茲方鋪子」年銷售額超過100萬元,陳茲方賺了6萬元。
將打包好的貨物發貨
品嘗到收穫的喜悅後,他也有自己的糾結:希望人們是因為認可而購買產品,不是因為可憐我。
或是源於孩時「不光彩」的乞討經歷及多年來別人投來的異樣目光,他比任何人更渴望用努力贏得掌聲,而不是用悲憫獲得同情。知道他故事的人越來越多,常有湧入店鋪的網友意不在買買買,而是提出資助其現金,幫其改善生活。陳茲方索性在店裡打出「拒絕現金資助」標語,宣告「我可以自食其力,先天無情腳下有路,我為自己代言。」
但有人嗅到了「別樣商機」。不久前,有幾個老闆拿著合約找他,希望將他的無臂形象用於商業運營,承諾一年保底收入200萬元。他當時就拒絕了:「這世上沒有不勞而獲,越是受到關注時,越要知道自己該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