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拍攝令人嘆為觀止的水下影像,國家地理攝影師大衛·杜比勒的足跡遍及這個星球最狂野的水域。在遙遠的南極和異域的海島,他捕捉到這些美得令人窒息的瞬間。從可愛的好奇窺探鏡頭的澳洲海獅,到恐怖的張開血盆大口的南非大白鯊。
光與影:即便是黑白照片也可以攝人心魄。
魚眼看魚:左邊是澳洲大堡礁的一隻毛利隆頭蘇眉魚,而右邊,一隻雄性番茄小丑魚在保護已經孵化一周的寶寶們。
驚豔俯視:德·哈維蘭公司的河狸雙翼機搭載水肺潛水者們到大堡礁的Hook礁和Hardy礁。
廣袤蔚藍:紅色的韋科雙翼機飛過基韋斯特和墨西哥灣流的誕生地——佛羅裡達群島國家海洋保護區。
他說:「在陸地上捕捉布列松所詮釋的決定性瞬間就很難,而水下則要難十倍,因為你要在遊泳的同時配備帶有長達24英寸(約61釐米)支架的器材,這些支架的末端有你的閃光燈。有些時候你要用到六七個閃光燈或者拍電影用的那種可以大表面發光的HMI燈。
一張照片拍攝的是菲律賓群島海域中一隻雄性番茄小丑魚保護正在孵化的寶寶們,而另一張照片中,一隻草海龍正穿行於一片塔斯馬尼亞水下的海藻森林中。
杜比勒老師說:「很多時候都很危險,我不會說那些時候我嚇死了,但我無法否認經常在拿自己的生命賭博。」
縹緲靈動:澳洲塔斯馬尼亞瀑布灣,草海龍穿行於一片海藻森林中。
綠色威脅:非洲波札那奧卡萬戈三角洲管理區,一隻尼羅河鱷魚寶寶藏身於Ncamasere河塘的苔蘚帷幕中。
四海之內皆兄弟:加拉帕戈斯群島海底,一隻鸚鵡魚面對灰色鱸魚群。
「一次讓我揮之不去的經歷是在波札那北部,奧卡萬戈三角洲一條河裡的黑夜潛水。水中滿是鱷魚和河馬,因為它們會跟隨聲音和水流,所以在一個地方我們只能拍攝一次。當時有一隻河馬媽媽和它的寶寶離我們很近,而戒備的它們變得很敏感暴躁,更不要說周圍還有那些閃閃發光的鱷魚眼睛。那種情況比面對一隻鯊魚要可怕得多。」
隱秘世界:佛羅裡達基拉戈島、國家海洋保護區,疊羅漢的蠵龜在交配。
活靈活現:澳洲南部霍普金斯島,澳洲海獅在長有地毯般海草的水底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