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𝟏𝟗𝟗𝟏|𝐁𝐢𝐬 𝐚𝐧𝐬 𝐄𝐧𝐝𝐞𝐝𝐞𝐫 𝐖𝐞𝐥𝐭
維姆·文德斯是20世紀60 70年代德國的著名大師級導演,憑藉自己獨具魅力的作品曾多次榮獲坎城、柏林、威尼斯等國際一流電影節的大獎,與法斯賓德、施隆多夫和赫爾措格並稱為「德國新電影四傑」,是70年代「新德國電影運動(New German Cinema)」的代表人物之一。文德斯電影的主題主要是,「城市與荒漠」、「自由與孤獨」、「流浪與自省」的詩歌型公路片。
區別於美國的公路片,文德斯是一位細膩的觀察者,他的公路片給人一種氣定神閒但又不缺乏個人思考、個人政治觀點的謙卑氣質。他電影裡的音樂都堪稱一絕。攝影是他的一大愛好,1986年,法國巴黎蓬皮杜中心舉辦了展覽,名曰「西部筆記」;2001年,「地球表面的圖畫」攝影展在柏林的國家博物館驚豔亮相,作者正是文德斯。
《直到世界盡頭》籌備14年、取景於15個城市、7個國家、4塊大陸,在法國、德國、葡萄牙、俄羅斯、中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取景,耗資2300萬美元的「公路科幻片」。文德斯採訪時說「這不是一部科幻片,這是一部當代的電影,將故事背景設定在十年之後,我們的創造會更加自由。」影片剪輯後長度達到20個小時。以至於,當影院把放映版本縮到3個小時上映之後,由於刪減過度大眾的評價並不理想,好在文得斯當時自掏腰包剪輯了一個將近5小時的導演版,導演版通過各種網絡渠道流出後,此片終於陸續得到客觀的評價。你能在電影中感受世界的寬廣,每一幀都是不加修飾的大自然的美,讓人心生敬畏。選用U2、R.E.M、婁·裡德(Lou Reed)、尼克·凱夫和壞種子樂隊(Nick Cave & the Bad Seeds)、傳聲頭像樂隊(Talking Heads)、罐頭樂隊(Can)等定義了時代的音樂人的配樂。
在之前文德斯的作品中,女性一向缺席。此片由女友索爾維格·多馬爾坦擔任女主,影片塑造了一個矛盾的女性形象克萊爾。首先這是一個愛情故事,克萊爾因想救一個男人山姆,追著他滿世界跑。隨著彼此的理解、幫扶,兩人墜入愛河。但後半段兩人被生化影像控制,沉迷自己的夢境,疏遠了自己,也疏遠了他人,最終愛情破裂。
不過,影片最重要的題旨,是在愛情故事背後隱藏的對技術及人類命運的反思。影片框架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長達將近一個半小時。第一部分是初遇,第二部分是追蹤和相愛,第三部分的科幻感最強,講的是人造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絕望感。難以想像,文德斯對人類與科技未來10年的預見:當代人的生活充斥著手機、電腦、熱點新聞,沉迷其中,與現實缺少交流,從而造成社會性的麻木和絕望。從另一個角度說,文德斯也在借影像思考影像的意義與弊端,電影這臺造夢機器,到底是讓人類命運變得更好,還是更糟。顯然,將人類命運引入更糟處境的是,泛濫的影像、錯誤的影像、不恰當的影像。
從這個聲畫俱佳的偉大作品裡,你還可以在作品裡看見文德斯對影壇的一次致敬。在日本的場景,當小津電影裡的日本夫婦出現時,充分流露了文德斯對小津的喜愛。他每一次的作品都滿懷謙卑,《皮娜》是對德國舞者的致敬;《樂士浮生錄》是對當地古巴音樂人的致敬;《尋找小津》是對小津安二郎的致敬;文德斯總是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緩慢的講述客觀的現實,這位光影大師一直在路上,享受他漫長的追尋與自省。
回復 「直到世界盡頭」 獲取影片
請點擊「贊」 「在看」 或轉發支持,非常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