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21-03-04 人民電器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農曆九月初九為傳統的重陽節,就在今天。重陽作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它的誕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傳承孝道,常懷感恩,矢志愛國在這個悠久時間的傳承下成為銘刻在國人骨子裡的習慣。

尊老愛幼,是文明的底線。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條件的優越,越來越多的人身上多了浮躁之氣,少了謙和之風,對待老人,有言出不遜者,甚至也不乏拳腳相向者。「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每個人都會老去,老人們的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未來的自己。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最大的悲哀,重陽節之際不妨多陪陪父母,讓他們放鬆身心、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悅。

「知恩圖報,善莫大焉。」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恰逢重陽節,感恩生育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體驗生命;感恩撫養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不斷成長;感恩幫助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度過難關;感恩關懷你的人,因為他們給你溫暖;感恩鼓勵你的人,因為他們給你力量。心懷感恩,才能讓你的人生溫暖。

自古家國情懷是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精神底色。弘揚家國情懷,矢志愛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可缺少的精神狀態。重陽節,作為傳承中華美德傳統的節日,我們新時代的青年應當不忘初心,樹立家國情懷,強化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敢於擔當、勇於奉獻的精神。

相關焦點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網際網路面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是我國古人對「老有所養」的理想描繪。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張老師的黨齡已經60年了,當我們把中共河南省50年以上黨齡榮譽紀念章頒發給他,掛在他胸前的時候,張老師高興之餘,賦詩一首:共產主義放光芒,學生時代入了黨,如今我已八十多,不忘初心跟著黨。徐玉煥老師已經90高齡了,也是一位具有60年黨齡的老黨員了。老人一見到我們,激動不已,和我們一一握手。徐玉煥老師曾經是我校關心下一代協會的主要負責人,對的非常學生身心健康。每年看望徐老師,我們總是發現她的面前都放著一本厚厚的剪報,這些剪報是老人自己從各種報刊雜誌上剪貼下來裝訂成冊的,從退休堅持到現在。
  • 蒙城的他,用心詮釋何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善良和奉獻,是情感,更是一種能力,它們不是人生答卷上的「必選項」,但總有些人將它奉為使命,在不動聲色處讓人倍感溫暖。心中有愛,處處可為。社會就需要這樣的人。趙大軍平時工作忙,但只要有空都會到老人家坐一坐、聊聊天。前段時間,得知老人房子屋頂有點漏雨,怕屋內溼冷凍傷老人關節,趙大軍第一時間找來維修人員,幫著老兩口把房頂修繕好。
  • 【十大傑出女性】王豔青:心存感恩,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勇擔社會責任!
    王豔青通過自己努力奮鬥,誠信經營,經營好自己的事業之後,一直以來致力於做公益做好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每年重陽節、春節去敬老院探望老人,噓寒問暖,添衣加被,從物質和精神各方面關愛老人;每年六一兒童節,到貧窮的山區幫助孩子們,送衣物、被子、鞋等生活必需品,盡能力使貧窮山區的孩子們生活的更好。真正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女子高鐵讓座反被揍,「以後還敢做好人麼?」
    平時我們在公交或者地鐵上沒有特殊情況的話我們都會給老人或者小孩讓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畢竟他們比較柔弱有個位置歇歇腳也是好的然而我們在提倡「主動讓座」時一些人卻來搞破壞大肆消費我們的好心
  • 【致敬東幼人】有一種堅守,從青絲到白髮
    我們的一生裡總有人來,又有人離去;新的面孔慢慢變成舊的面孔,新的名字變成老的名字,老的名字漸漸模糊,然後是一個故事的結束又是一個故事的開始。    今年的重陽節在周末,沒有節目,只有祝福;往年也有這些熟悉的身影,今年格外整齊。    還記得剛來東幼,聽一位老教師講起她初到東幼的故事,我記得那天有重聚的笑聲、有憶崢嶸歲月的淚水、還有環視當下的感嘆!
  • 走失老人重陽之夜與家人團聚
    青島一名老人於重陽節前夜走失,一夜未歸的尋人消息經青島電視臺《今日》及藍睛App、藍睛新聞微信報導後,引發全城搜尋。
  • 人老如幼,老人院如託兒所
    一般人要活到100歲幾乎很難,可王姨卻很樂觀。她已經適應了老人院的生活,把老人院當成自己的學校,還以為自己還是校長,管這管那的。在來老人院之前,兒女已經為她請過十幾個保姆,幾乎沒有一個保姆能做滿一年的。因為王姨總是以校長領導的要求去要求保姆。沒有辦法,兒女送她到一家較好的老人院。據說該老人院已有5位超過100歲的老人。蘇原白父母和外父都不在了,老人就剩下嶽母,今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