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育種家陳長禮:37年南繁基地過大年

2021-02-15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這是我在海南過的第37個春節,今年一起過年的,除了我們江蘇各科研單位、企業的育種人,還第一次有來自中央新聞單位的記者。」2月7日農曆除夕,本報記者走進位於海南三亞的江蘇省南繁中心,與春節期間駐守南繁的育種人吃團圓年飯,談新春願景。


    (2月7日陳長禮(右)在南繁基地和育種家交流)

      老陳名叫陳長禮,是江蘇省南繁中心主任,江蘇淮安人,已經紮根南繁37年,臉曬得跟當地人一樣黝黑。37年來,不但每年春節回不去,就連兩個兒子結婚也都沒參加過;37年來,從單打獨鬥地跟農民租塊地制種,到建成1700畝的南繁基地,為江蘇全省的南繁工作者統一提供科研住宿、固定用地等服務,老陳是南繁事業發展鮮活的見證者和執著的守望者。

      「我1978年來的時候,從淮安到三亞用了7天時間,汽車、火車、輪船換著坐。」老陳告訴記者:「那時候就住在地頭,砍棵樹支個棚子住,最怕半夜有蛇和老鼠。燒飯的柴都要自己上山去砍,有時候砍柴都得去好幾天。」就這樣的條件,一住就是半年。

      老陳吃過的苦,新一代的南繁人已經不必重複了。江蘇省裡下河地區農科研究所的王闖,去年剛畢業,今年是第一年到南繁基地,雖然離家已經3個月,但是在這裡,科研用地是省裡統一提供的基地,吃住都在省南繁中心,遇到什麼難事南繁中心還能協調幫忙,很方便。

      「南繁在育種中貢獻巨大,我們省近90%的水稻、棉花、玉米品種來自南繁成果轉化,省農委對南繁工作非常重視,我們從1991年就建立了省級南繁中心,直接為省內科研育種單位、企業提供南繁服務。」2月7日下午,老陳帶記者參觀1700畝的新舊兩個基地,玉米、水稻、西瓜地裡套著袋的、插著標牌的,還有科研人員仍然在地裡忙碌。「老基地有470畝,但是這幾年不夠用了,去年我們又統一去談,從兩個村流轉了1148畝地作為新基地。有了基地,育種單位就不用一家一家自己找農民去租地了。」

      作為一個有37年南繁經歷的老南繁人,老陳最知道的是南繁人的艱苦與孤獨。「背井離鄉、孤身一人在這裡,一待就是好幾個月,越到過年過節越想家。」老陳說。對此,江蘇省沿江地區農科所玉米室副主任陳國清深有感觸:「有一年也是在這裡過年,春晚有個歌叫《常回家看看》,聽著聽著我們幾個人都忍不住了。」所以老陳連續20多年除夕都組織駐守南繁的江蘇育種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科學家,也有田間管理工人,像家人一樣坐在一起共慶新年。「大家一塊吃團年飯,能感受到一點家的溫暖。」

      2016年老陳最大的願望是新基地的建設用地指標能批下來:「農機要存放、曬種要曬場、科研人員要住宿,這些都需要建設用地。可是我們的新基地沒有划進國家規劃的保護區,很多政策享受不到。」

      老陳所說的國家規劃是去年剛剛印發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規劃(2015-2025)》,專門劃定了26.8萬畝適宜南繁科研育種的區域,實行用途管制。不過,因為江蘇省工作超前,規劃出來時,新基地1148畝土地流轉已經談好了,僅隔著一條高速公路沒有進入保護區,這成了老陳最大的心病。他希望新基地能夠得到更有力的政策支持,他們也能夠藉此為我國種業作出更大貢獻。

南繁基地迎來送往著候鳥一樣的育種人,也駐守著像老陳這樣紮根37年的南繁人,一年又一年,堅持和守望著。

(原載於《農民日報》2016年2月8日第1版;記者 江娜)


相關焦點

  • 【中意快訊】不負重託 我們留駐基地過大年
    初一一大早,王瑞飛與韓瀟在留駐基地合影留念「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每逢過年,都可以聽到這麼一句老話兒。回家過年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凝鍊的傳統習俗。對中國人來講,回家過年不僅代表著春節特別的儀式感,也代表著家和親人之間斷不開的眷戀深情。此刻,來著腦二科的王瑞飛醫生和來著高壓氧的韓瀟護士卻堅守在留駐基地過了一個「留守」的大年。來,一起聽聽他們的新年物語.
  • 陳若穎:詹森從未公開育種公式
    說句務實的話:武先生雖然鴿棚養有原棚詹森鴿子,但武先生本人也公開說過,從未到過歐洲拜訪過詹森大師,更不可能與詹森兄弟交流過。縱然與詹森面對面,也談不出什麼名堂來,畢竟武先生與詹大師水平的有一定的落差,再說詹森講的是荷蘭語很難溝通,詹森兄弟也不是大家想像中很有文化大師,不善言語,也寫不出什麼育種原理之類文章,說白了就是二代人多年來的實踐作育功夫。
  • 留企過大年 溫暖全家福|林丹:我在樂清過大年
    然而,為了疫情防控需要,這個年,好多在樂經商、務工的新居民選擇了「我在樂清過大年」。每一個就地過年的人,都為此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2月1日-8日,樂清市女攝協會長林丹走進了天星電子有限公司、康信汽車電器有限公司、神一微型軸有限公司等20家企業,給1700多位「我在樂清過大年」 的新居民拍攝全家福。
  • 【大愛心理 過大年】大年初二|娘家團圓!
    大年初二回娘家!
  • 以愛為家·一起留玉過大年——致全市新玉環人的倡議書
    以愛為家·一起留玉過大年——致全市新玉環人的倡議書親愛的新玉環人朋友們:剛剛過去的2020年,對我們所有人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是特別不容易的一年,也是凝心聚力、共克時艱的一年。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我們曾攜手戰疫,用真心、用溫情、用堅守、用行動,譜寫了玉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華美樂章。
  • 鎮北民宿村歡歡喜喜過大年
    鎮北民宿村,歡歡喜喜過大年。金牛奔盛世,紫燕舞新春,鎮北民宿村,帶您過別樣的大年!
  • 陳立宏:做農民群眾「最需要的人」
    幾年來,他一直堅守在移民區,同扶貧幹部、貧困群眾同甘共苦,硬是把沙漠變成了生機勃勃的蔬菜生產基地。陳立宏說:「移民群眾從粗放種植管理的山旱地,一步跨入到精細化管理的日光溫室種植,對他們來說,從心理和技術上都是一種挑戰。
  • 鴿眼「秘笈」:盆型砂,育種區,陰影(圖)
    而好的育種鴿眼不僅少之又少,而且還零零星星地散落在廣大鴿友的草棚中「不識廬山真面目」。下面,我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將能育出好鴿的好眼披露出來,希望廣大鴿友舉一反三有所頓悟。  一、盆形砂    鴿眼中的面砂在外緣堆積隆起,逐漸向內緣淺薄稀疏。此種砂形,種賽俱佳。短、中、長程賽均能發揮。育種方面,與球形砂、平面砂均可搭配,可以說是百搭鴿眼。
  • 大年初七,開工大吉!
    下面請看大年初七即為人日節,源自於神話女媧初創世時期,捏造出豬羊牛馬雞狗等動物,在第七天時捏造出第一個人類,所以這一天是屬於人類的節日。在幾經演變也有了吃七樣羹的習俗。在古代人類在這一天會戴「人勝」,又名彩勝,華勝。且人日節這天不出遠門,不走親訪友。在下午會吃長面,也叫拉魂面。
  • 「閃光的足跡——我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你」大型網絡文明傳播活動啟動
    人民網記者 於凱 攝今日上午,由中宣部宣教局、中國文明網、人民網共同主辦的「閃光的足跡——我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你」大型網絡文明傳播活動,在河北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正式啟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負責人發出視頻邀請。
  • 繼續過年:連隊裡過大年 by 博士青哥
    不出正月都是年,紅紅火火繼續過!
  • 新增6家!富陽這些社科普及基地你都去過嗎
    此次新增的6家區級社科普及基地主題鮮明,各具特色二董紀念館位於春江街道新建村。紀念館以勤政清廉為主線,採用人物雕塑、高仿作品、匾額楹聯、題字、圖版、配景等陳設手法,展示「董邦達、董誥父子」生平事跡、藝術成就、故鄉情緣、傳說故事、淵源與承嗣等。
  • 重慶音樂人發布原創公益歌曲《留在山城過大年》
    重慶音樂人發布原創公益歌曲《留在山城過大年》  重慶音樂人李娟日前發布原創歌曲《留在山城過大年
  • 張燈結彩,我們一起過大年
    為了營造出濃厚的節日喜慶氣氛,綜合服務中心加強組織,認真督導春節布展各項工作,切實加強鄯善、哈密基地美化亮化力度。節日的鄯善基地內,大轉盤花壇LED十二生肖造型燈惟妙惟肖,機關辦公樓前「海豚飛躍」花雕組合活靈活現,葡萄長廊流光溢彩……
  • wyf:快速繁蜂方法談
    請點養蜂之家再點關注,回復"目錄"更多精彩!
  • 大年初二,為救人,河南一小夥獻出了37歲的生命!
    2月13日,大年初二,當人們還沉浸在節日喜慶氣氛中,在許昌市鄢陵縣彭店鎮李寨村,37歲的張雷為了救一名落水女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