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公園水體面積4000多平方米。公園的名字也是源於該片區的稱呼,在公園內一處水體景觀中,還特意設置了一個蓮花仙子雕塑。
■公園水池水位下降,蓮花枯萎。
「公園裡水池就從來沒幹過。」在蓮花公園附近已經住了20多年的劉先生說。然而近半個月來,他發現公園水池的水位急劇下降,已經是半乾旱的情況。「水位下降的時候就是旁邊一家酒店工地開始打樁的時候,水池枯竭和他們的工程可能有關。」劉先生猜測。
記者從公園管理處證實了這一說法,公園正與施工工地方交涉,具體原因還在調查。
文/記者 趙晨旭 實習生 陳仕臻 圖/劉東華
花朵枯萎貝殼「張嘴」 四隻白鷺飛走了兩隻
在蓮花公園,記者看到,池裡的蓮花不少都突兀地杵在乾旱裸露的泥地裡,現在的水線離平時水位的痕跡已經收縮了近兩三米的距離。一些貝殼因為缺水已經被太陽暴曬死亡,張著嘴躺在池底。
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池裡的水位正在不停地下降。「中間那塊地幾天前都還沒露出來,現在已經一大片了。這片池子下面有泉眼,20多年來池水從沒幹過。前幾年池底清淤,人工排乾了水,結果也就一個星期,整個池子的水就全都自動滿了。以前就算是三伏天,這池子的水都沒有少過。」
劉先生說,之前長期棲息在水池附近的4隻白鷺現在也只剩下兩隻,記者在現場只看到了一隻白鷺在泥地上覓食。
「應該是酒店工程搞的。」劉先生說,水位下降的時間和酒店開始打樁的時間比較吻合,曾經做過工程的他認為,可能是打樁破壞了地下水系統,導致泉水受到了影響。
三處泉眼成就一池活水 如今水位每周下降十幾釐米
思明區旅遊園林局蓮花公園管理所謝所長告訴記者,市民認為的泉水出問題導致池水消退的情況確實存在。她說,池底共有三個泉眼,均是活水。園方在建設公園水池景點時將水池設計為上中下三層,其中上中兩層水池為死水,而下層為來自泉眼的活水,水泵將下層源源不斷的活水抽到上層,再流經中層,最後回到下層完成循環。層與層之間有落差形成小瀑布,是公園內的招牌景點。然而就在一周前,工作人員在用水泵抽水時發現,下層池水已經完全抽不動了。
工作人員在兩周前就發現了水位下降,但並不明顯,不能確定是否由於天氣乾旱所致。當發現下層池水無法抽動時,工作人員注意到,下層水位已經降低了二十多釐米,水位以每周十幾釐米的速度急速下降,上中兩層卻無明顯變化,況且水塘周邊無明顯漏水現象,這才證實了地下水位確實驟降。
雖然還不太清楚水位下降的具體原因,但謝所長認為,今年來蓮花公園周邊重大的變化便是酒店工地施工,可能是挖地基導致的地下水位降低,破壞了泉水。「之前想過在周一的時候往水塘中灌水,但水位下降速度太快,怕注水速度不及其流失速度,造成浪費,所以沒有採取措施。」謝所長說,現在思明區旅遊園林局還在商討解決方案。
據說是島內僅有的三處泉眼 25年前泉水可直接入口
蓮花公園是1989年建成的,之所以在這裡有一個水池,就是因為這三個泉眼,據說這是島內僅有的三眼泉水。
謝所長說,去年時有一位廈門老華僑歸國,來到了當年長大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蓮花公園。那位老華僑介紹,以前的蓮花公園是一處居民聚集點,自動湧出的泉水因為水質清澈,周邊居民就在泉眼旁砌上石頭,形成了三口泉水井。「當時老人家還指給我看,說這裡以前有房有院,有籬笆,還有石榴樹。」謝所長說,之後市政規劃這裡成為一片居民區,而這三處泉眼就因地制宜地建成了一個水池。
「水質非常好,以前泉水是可以直接喝的。」謝所長說,在她剛工作的時候,每月工資只有一兩百元,有些同事就會買些魚苗在池中放養。由於水質很好,放養的魚往往肥美異常。
謝所長說,池子建成以來,25年池水都沒有幹過,靠的就是僅有的三個泉眼。之前在清淤的過程中,離泉眼較遠的地方採取圍堰隔離,而靠近泉眼的地方要不停地用抽水機抽水,才能進行清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