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27日,聯合國以33票贊成、10票棄權、13票反對的表決通過了第181號決議。規定英軍於1948年8月1日前撤離巴勒斯坦,並將統治權交出。同時,聯合國開始謀求在此地建立兩個國家——猶太人國和阿拉伯人國。
▲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巴勒斯坦解決方案
在歷史上,巴勒斯坦地區是猶太人的居住地,猶太人將其稱之為「聖地」或者「應許之地」。在經理了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等一系列古國統治後,猶太人在這一地區的實力逐漸衰落並遭驅逐。最終,在132年此地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猶太人起義。起義失敗後,大多數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該地,羅馬帝國將這裡改名為敘利亞-巴勒斯坦。638年,穆斯林從拜佔庭帝國中奪取該地區的控制權,此後千年該地經歷多個穆斯林國家統治,最終於1517年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份。
▲1718年,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的版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土崩瓦解。巴勒斯坦地區在國聯的分配下,交由英國暫時統治,命名為巴勒斯坦託管地。與此同時,在西奧多·赫茨爾的帶領下,猶太人開始發起回歸運動。他們號召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歸到巴勒斯坦,重新建立屬於猶太人的國家。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聽從響應,返回巴勒斯坦。同時,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序地屠殺猶太人的行為,更加激起了猶太人復國運動的浪潮。在二戰期間,因為被追捕而輾轉逃到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有20萬之眾。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巴勒斯坦地區已經有60萬名猶太人在此居住。而與此同時,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矛盾開始不斷激化,時有暴力事件發生。
▲巴勒斯坦託管地所使用的大英國協殖民地旗幟
▲德軍士兵正在屠殺基輔市區內的猶太人,德軍對猶太人有計劃的屠殺,激起了猶太人復國運動的浪潮
1947年2月18日,鑑於巴勒斯坦地區的衝突開始激化,英國外加大臣貝文在下議院表示將巴勒斯坦問題提交聯合國處理。4月2日,英國正式向聯合國提出將巴勒斯坦問題列入會議日程的請求。經過討論後,聯合國制定了一系列方案,根據計劃,英國將於1948年8月1日前撤離其軍隊,將控制權交給巴勒斯坦,接下來會經過一段聯合國監管的過渡時期。在這期間該地區將會建立兩個國家:猶太國和阿拉伯國。方案的最終目標是在1948年10月1日,讓新成立的國家完全實現獨立自主。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巴勒斯坦決議案表決現場
▲根據巴勒斯坦問題決議案,巴勒斯坦地區將會變成兩個國家:藍色的猶太國和棕色的阿拉伯國。
當協議在聯合國大會上表決通過後,以色列代表大衛·本-古裡安接受了該方案,但是阿拉伯聯盟諸國卻強烈反對。阿盟國家隨即針對巴勒斯坦地區展開為期三天的軍事行動,而以色列的民兵部隊開火抵抗。小規模交火很快發展為大規模衝突,成為了第一次中東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