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西旅館211號房客:鮑勃·迪倫年輕時在文藝老巢徹夜難眠
鮑勃·迪倫迷途知返:時代一直在變化,最終你會想回家
鮑勃·迪倫早年珍貴影像記錄,重返一個音樂傳奇的起始點
百餘幅塵封多年的珍貴圖片,一流攝影師鏡頭中的民謠故事
1961年冬,20歲的Bob Dylan從明尼蘇達州到了紐約格林尼治村,一個跨時代的詩人、歌唱靈魂的民謠歌手橫空出世。
這是一次重回20世紀60年代的時光旅程,與迪倫近距離接觸並探尋其思想的奇妙體驗。
最初的愛與最好的時光:重返一個音樂傳奇的起始點
「迪倫作為拍攝對象,有著無窮的吸引力,他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克裡斯·默裡
60年代的格林尼治村是一塊神奇的飛地,前衛文化與地下藝術集中發生,顛覆性的創作與想像相互衝撞與匯集,關於Bob Dylan的傳奇故事也在這裡開篇。
透過攝影師羅素手中35mm的尼康鏡頭,我們得以慢慢走進迪倫的世界:在演出中、在公寓裡、在初戀女友蘇西懷中、在湯姆·潘恩公民權利獎頒獎現場上……
這批珍貴照片此後沉眠了三十多年(其中一些從未公開發表),收錄《鮑勃·迪倫在紐約:1961—1964》一書,重見天日。
在羅素精湛的抓拍下,照片展示出日後百變的迪倫極為本真自然的狀態,定格了他追逐音樂夢想、無所拘束的青春歲月,直觀地告訴人們一些撼動人心的歌曲很可能是在怎樣的精神狀態、怎樣的環境中孕育的。
照片中展示的迪倫或在漫不經心撥弄吉他,或是吹奏口琴、玩電唱機,在打字機上創作,其最珍貴的地方就在於它們捕捉到迪倫最惺忪平常的時刻,定格了他追逐音樂夢想、無所拘束的青春歲月,為未來大師鮑勃·迪倫留下了他位於傳奇起始點時最為珍貴的圖像記錄。
有趣的是,部分照片的一角,還映入了迪倫房中懸掛的中國書法,顯露出迪倫對東方文化的好奇。
對湯姆·潘恩公民權利獎頒獎現場的拍攝,則折射出了迪倫關注社會問題、獨立思考的一面,將紐約這座城市如何造就迪倫的命運、格林尼治村如何讓天才般的迪倫成長等展現的淋漓盡致。
《鮑勃·迪倫在紐約1961-1964》攝影集:
美國著名音樂人、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塵封多年的早期珍貴影像集。
百餘幅塵封多年的珍貴圖片,一流攝影師鏡頭中的民謠與青春。
該系列照片使用黑白膠片拍攝,為精準還原膠片照片質感與色彩,全書採用157克銅版紙,四色印刷。16開超大尺寸,復古精裝,為收藏甄選。
資深樂評人李皖傾心精譯,知名歌手樸樹、周雲蓬、鍾立風誠意推薦。
贈送鮑勃·迪倫獨家紀念海報,再現民謠的年輕面孔。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2018年版
定價:108元
▲V33×聯邦走馬《鮑勃·迪倫在紐約1961-1964》攝影集+襯衫限定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