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去伯爹家拜年。
我伯爹今年96歲,精神矍鑠,聲音洪亮,思維敏捷,幾年前還能騎單車去嶺腰買菜,現在走路要駐個拐杖,耳朵也有點背,但是很顯然100歲不是問題,我包了個紅包,說祝您活到150歲。
我伯爹和我媽年齡跨度是二十幾歲,所以伯爹於她一直是亦兄亦父的存在。而且我伯爹在文中當老師的時候,便把她帶在身邊讀書,所以我媽一直說:「如果不是伯爹 ,我成不了一個一個人民教師而會是在家種地。」
外婆過世後,我媽便把伯爹家當成了她的娘家,每年的大小日子,隨機或不隨機的日子,她都會回定安看望。
一般春節都會帶上我和我哥兩家子。
我剛剛在想,若干年後,我和我哥垂垂老矣,會不會繼續以這樣的溫度帶著兒孫來往。
答案是夠嗆。
我們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一樣的薄情冷漠卻又一樣恪守極高的道德準則,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文明社會裡難得可貴的邊界感,因而,變成了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親情模式並且彼此覺得還行😁
現在就一年發不了十句微信,以後。。。[偷笑]
我哥和我年齡只差一歲 ,並且從小學就同年級,本是同齡人,卻很少參與對方的人生,各自成長。他的同學我都認識,我的閨蜜他都知道,可我們幾乎從來不在一個圈。
十幾年前,我曾一度意難平,寫過一個帖子 ,控訴他的「失職」。
其實他本身就是這種疏離的人,對我如是,對我父母也如是。
我原來覺得,我和他不是一類人。我文藝女,他理工男;我熱烈,他冷漠;我急躁,他溫吞……
但現在覺得我們之間相似的東西其實很多,經年累月間,原生家庭還是繪出了我們相似的性格底色。我們之間像的地方 ,遠遠比我們原來想像的多得多。比如都是宅男宅女,都不思進取,都冷漠疏離,都小家庭至上,都。。。
甚至我的兒子帶出去都被很多熟人說咋那麼像你舅舅,不但五官像,氣質也很像,奇妙的基因轉移。
好啦,隨便嘮嗑嘮嗑,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