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免費訂閱哦
本周講座已更新
菜單👇:講座預告>最新講座
做家長變累了,30年前,中國平均每個家庭都有2 ~ 3個孩子,父母白天上班,晚上回家還要做飯、洗衣、做家務。而爺爺奶奶輩基本都是兒女成群,很難單獨給一個子女照看孫輩。如今父母雙方,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家六個成年人養育一個孩子,卻還是勞心勞神,分分鐘感覺身體被掏空。
教育部原文
2016年9月中旬教育部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原文長這樣,和別的亂七八糟的紅頭文件長得並沒有什麼區別,可能不少家長都已經看過,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意識到它可能對家長這個職業帶來的深刻變化。
字面上看來,以首都北京為中心開始,中國教育76年以來第一次打破了以分數為基本的評價模式,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開始推行素質教育。這敢情是好事,那能對父母們有什麼影響呢?簡單地說,孩子減輕負擔回到了快樂的童年,家長卻再也回不到我們父母輩那樣,輕鬆、糊塗、摸索著就能把孩子拉扯大的時代了。
首先是金錢,紅線劃出的部分清晰顯示,綜合素質包括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將會納入中考範疇,體育課納入計分。
這就意味著,孩子在完成學業的同時,還要大量參與實踐,課外班,體育項目。所謂課外活動不是讓孩子上山裡去玩泥巴,而是要貨真價實學到知識並且鍛鍊自主能力的。打個比方,上天文館觀星和在家打遊戲,哪個孩子懂的範圍更廣?中考更有可能考到?現在許多的機構比如海洋館,博物館,夏令營甚至餐廳料理教室都推出了針對親子的專業活動,從科學知識到動手能力全方面鍛鍊孩子。
一個綜合素質高的孩子又得上補習班,又得打網球,又得參加實踐活動。曾經,只有打算讓孩子出國的父母要做的功課,如今在新的中考改革下,落在了每個中國家長的頭上。無論將來選擇國內中考或者國際學校,國際班,一個家庭都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才有可能拿到比其他孩子更高的分數,享受社會中較優質的那一部分教育資源。
另一點重要的是時間,也就是我們說的有閒。這些課外活動不僅需要家長接送,更需要家長陪伴,甚至需要藉助家長的幫助才能順利完成,隱形的人力成本根本不可計量。那是不是有錢人的孩子就能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新的教育改革,實質上是家進校退,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投入社會活動,有更多的時間與父母交流,保護孩子的天性。
對一些家長來說,這無疑意味著以前那種把孩子丟在學校,老師會負責培養好他的觀念可怕地落後於時代。更加可怕的是,父母的高度,比以往更加直接決定著孩子的視野。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並非家長閒了,孩子就優秀了。必須真正拿出精力,培養實力,不斷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
在教育深刻改革的大背景下,如果考慮二胎,就很有可能意味著一個家庭中父母一方必須回歸家庭,將精力全部投入教育,才能保證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只有錢是不行的,只有閒也是不行的,要想真正搞好教育,必須不吝時間和成本,了解孩子的需求,利用好孩子的課外時間,把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學校。
精華學校
主題:「中考政策解讀及語文高分攻略」公益講座
年級:初三生
講座時間:10月7日 9:00
講座地點:精華學校北大地學區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