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徵稿】不穩定的亞洲:適應、抗爭與和解

2021-02-20 港中文人類學

第十二屆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研究生論壇

不穩定的亞洲:適應、抗爭與和解

主題發言人:馮珠娣 Judith Farquhar(芝加哥大學人類學系)

時間 :2020年2月15至16日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鄭裕彤樓鄭家純國際會議中心

自二十一世紀以來,學術界越來越關注「不穩定」、「不穩定性」(Precarity,又譯作「險境」、「脆弱不安」)方面的議題。9·11事件之後,全球安全受到種種威脅,脆弱處境不斷凸顯,Judith Butler就此提出「不穩定性」的概念,認為應將其理解為一種人類相互依存的本體論狀態(Butler 2004)。在這個世界上,一切有形的存在都依賴於彼此,這也是一切有形存在的脆弱性的根源(Butler 2004)。誠然,自冷戰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劇變,所有的生命形式、生活形態都在面臨諸多不確定性。近年來,民粹主義與保護主義在全球範圍內興起,反對「自由世界」的威權中心不斷崛起,勞動者的組織形式越發靈活多元(Standing 2011, Parry & Hann 2018, Han 2018)。此外,藉助社交媒體,各種社會運動也愈演愈烈(Mundt et al. 2018)。可以說,「不穩定性」高度概括了當今變化莫測的文化經濟圖景和生活狀態(Kasmir 2018)。

「不穩定性」的說法是否具有地域性特徵?我們尚不得而知。但毫無疑問的是,近幾十年來,亞洲社會的發展伴隨著與日俱增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亞洲的經驗告訴我們,「不穩定性」是一個有效的人類學分析範疇,值得在更廣泛的背景下得到認識和研究。那麼,具體地說,亞洲的經驗將在何種層面上豐富「不穩定性」的意涵呢?又或者,在亞洲語境下,人們如何努力適應與抵抗當下生活中的種種脆弱與「不穩定性」,並從中尋求和解之道呢?

本次研究生論壇歡迎來自各個學科、關於各項議題的討論。我們誠摯邀請大家共同思考關於「不穩定性「的亞洲經驗,探討在亞洲語境下如何重新定義」不穩定性「這一概念。

相關的分議題及關鍵詞包括但不限於:

論文提交指引

參會補助:

本次論壇將參考申請者的經濟需求與論文質量,為一定數量的參與者提供補助。補助僅覆蓋會議期間的住宿費用(住宿地點將由組委會統一安排)。以往論壇通常提供10人左右獎學金名額。

The 12th Annual CUHK Anthropology 

Postgraduate Student Forum

Precarious Asia: 

Resilience, Resistance and Reconciliation

Keynote Speaker: Judith Farquhar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Time: February 15-16, 2020

Venue: Henry Che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re, CUHK, HK

Language: English only

Abstract Submission: Click read more (閱讀原文) to submit the abstract no later than October 25 (Friday), 2019 by 11:59 pm, GMT+8

Website: http://www.arts.cuhk.edu.hk/~ant/pgforum/

Precarity, as well as its companion, precariousness, has become a central concern in scholarly literature since the opening decad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response to 「the conditions of heightened vulnerability and aggression」 emerged after the 9/11 attack, Judith Butler regards precariousness as an ontological condition of human interdependency (Butler 2004). We are living in a world of beings who are physically dependent on one another, thus physically vulnerable to one another (Butler 2004). Indeed, various changes of world political-economic condition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bring uncertainty to the lives and livings all around the globe. The past several years has seen the global rise of populism and protectionism, the upsurging authoritarianism against the free world, the reorganization of labor into flexible regimes (Standing 2011, Parry & Hann 2018, Han 2018), the scale-up of social movements in coalition with social media (Mundt et al. 2018) and etc. Precarity depicts and conceptualizes this unpredictable cultural and economic landscapes and states of life (Kasmir 2018). 

Despite the unsettled question on whether the parlance of precarity is regionally contingen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undeniably paralleled the rise of vulnerability and fragility in Asia. China’s ambitiou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expressed its hegemony in Asia that bears on control over the trans-nationalized natural and energy resources (Rosario & Rigg 2019).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occurred on March 2011 not only precipitated calamitous ecological crisis of the country but also provoked memories of Japan's victimization and vulnerability at the end of the Pacific War (Allison 2013). What recently happened across Hong Kong demonstrates locals』 anger against the deteriorating living conditions. Asian experiences indicate that precarity, as a useful category of anthropological analysis, can be appreciated in a more general context beyond work and labor. How do Asian experiences enrich the meaning of precarity? Or more specifically, what forms of resilience and resistance do Asian people develop to deal with their precarious life? 

We invite paper contributions from across disciplines to discuss Asian experiences of precarity in the age of uncertainty. We propose to rethink precarity with regard to its expressions and perceptions in the Asian contexts and to ask to what extent precar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ceptualize the condition of Asia today.  

Encouraged topics and theme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Labor, (Un)employment, and the Precariat

Identity, Citizenship & Social Movements

Mobility, Migration & Globalization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

Gender and Sexual Politics

Archaeology (Metallurgy and the Untamed Frontier;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on Ancient Bronze)

Judith Farquhar does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popular culture, and everyday life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thropological areas of interest include medical anthropology; the anthropology of knowledge and of embodi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critical theory and cultural studies; and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She is the author of Knowing Practice: The Clinical Encounter of Chinese Medicine (1994), Appetites: Food and Sex in Post-Socialist China (2002), and Ten Thousand Things: Nurturing Life in Contemporary Beijing (2012). 

November 15, 2019: Abstract Submission Deadline (extended!)

December 2, 2019: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January 1, 2020: Full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Full hotel expenses (hostel arranged by the forum committee) will be offered to selected participants based on merit and financial needs. For past forums, about 10 participants received the scholarship each year.

Faculty of Arts, CUHK

New Asia College, CUHK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CUHK

Contact Us:

NAH 407, Humanities Building,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N.T. Hong Kong

Email: anthforum@cuhk.edu.hk

Website: http://www.arts.cuhk.edu.hk/~ant/pgforum/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pgsf12/ 

相關焦點

  • 外媒:亞洲面臨如何平衡增長和穩定的難題
    外媒:亞洲面臨如何平衡增長和穩定的難題 2015-03-24 08:55:26 來源:全球紡織網 據《華爾街日報》網站報導,東南亞財長周五舉行會議,商討如何在提振本國舉步維艱的經濟的同時
  • 第二屆國際高壓直流會議(HVDC2016)徵稿啟事
    第二屆國際高壓直流會議(HVDC2016)徵稿啟事第二屆國際高壓直流會議(HVDC2016)將於2016年10月25—27日在中國上海舉辦。會議將圍繞「支撐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構建的直流輸電技術」展開,探討常規直流輸電、柔性直流輸電、直流電網等領域最新研究成果,以推進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在世界範圍內的研究和應用。
  • Mike Postle涉嫌撲克作弊的訴訟中,大多數原告接受和解
    在9月9日的一份法庭文件中顯示,88名原告中的60名原告將接受未披露的和解。加利福尼亞州東區的William B. Shubb法官提交了一份部分和解的通知和協議,以確定撤回動議的日期,延長提交第二次修正申訴的時間,並取消狀態會議和狀態會議報告的最後期限。"首先,在上述案件中,被告King's Casino和Kuraitis已經與證據A中所列的原告達成和解。"舒伯寫道。"
  • 國際會議 | 2017亞洲開發銀行亞洲清潔能源論壇等你來約~
    今年的論壇將會在繼續保持引進亞洲地區的清潔能源合作團隊的傳統的同時,增加一系列令人激動的新穎活動為亮點。關於亞洲開發銀行清潔能源論壇:亞洲開發銀行清潔能源論壇是首要的以保持最新跟進的在亞洲清潔能源方面最新的發展和關鍵議題的知識的分享交流活動。每年六月份,清潔能源方面的專業人士之間會討論相關議題,互相交換意見並且建立商業合作關係。
  • 匯議 | 2019年亞洲國立首爾大學BK21會議
    國立首爾大學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希望主辦「2019年亞洲國立首爾大學BK21會議」,為亞洲和全球其他地區的研究人員、從業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學術平臺。會議將對於「什麼是一個好政府」以及「一個國家的經濟如何進行可持續發展」進行討論,並提出最新的研究思路。
  • 學術徵稿|Airitilibrary、知網、谷歌學術收錄:國際工程期刊ICJE(月刊,有DOI號)1個月快速出刊!穩定檢索!
    竊或從其他來源複製文本或結果是不道德的行為,本期刊不容忍。 工程是數學,經驗證據和科學,經濟,社會和實踐知識的應用,目的是發明,創新,設計,建造,維護,研究和改進結構,機器,工具,系統,組件,材料和過程。  工程學的學科非常廣泛,涵蓋了一系列更專業的工程領域,每個領域都更加側重於應用科學,技術和應用類型的特定領域。
  • 美國巴士公司和解但不認錯!
    被政府懟了一年,剛與總檢察長辦公室達成和解協議的巴士公司,又膨脹了!不僅不願意向中國留學生道歉,還稱政府訛他錢。 美西時間4月17日,據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報導,巴士公司與總檢察長辦公室達成和解。 和解聲明發表後,羅武表示,只要能確保學生們在搭乘該公司巴士時,獲得公平公正的服務,這事就告一段落,大家也不要再譴責郊區快線巴士公司了。 然而和解協議還沒捂熱,巴士公司又開始作妖了。不僅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聲明稱不承認任何錯誤,還攻擊現任檢察長羅武誹謗。
  • 【經驗之談】交通事故不適合和解的情形
    在事故發生的一瞬間,受害人就已經享有15個法定的賠償項目,並不止醫療費一項,也是和解容易忽略掉的項目。以下的情形,是不適合和解的:1、 住院期間車主沒有支付任何醫療費的這種情況下,車主已經表明態度,不願意負責,不想和解,受害人必須走訴訟程序,才能維護自己的權益。
  • 靖西召開社會安全穩定暨個人極端案事件、保安隊伍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會議
    10月23日,靖西市召開社會安全穩定暨個人極端案事件、保安隊伍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會議。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旭楨出席會議並講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公安局局長黃光晨,市法院院長、市檢察院檢察長及其他相關人員參加會議。黃旭楨強調,當前靖西信訪維穩工作形勢嚴峻,任務艱巨。
  • 交通事故不適合和解的7種情形
    所以,並不是車主為受害人墊付了醫藥費,受害人就應當接受和解。事故已經造成受害人受傷,支付醫療費是最基本的責任與義務。如果車主拒絕支付醫療費,可以明顯看出對方態度,不願意負責。一再跟車主磋商,只會導致案件處理周期延長,甚至錯失傷殘鑑定的最佳時機。因此,這種情況下,受害人儘快通過訴訟程序,維護自己的權益。
  • 諷刺亞裔警員"小"、吃狗肉 聖蓋博警局歧視案和解...
    洛杉磯華人資訊網報導(記者 April)1月15日,耗時3年多的聖蓋博警局歧視亞裔警員案宣告和解,當年那些被媒體稱為「很過分」的言論歧視往事終於翻頁
  • 第二屆國際高壓直流會議(HVDC2016) 徵稿啟事
    第二屆國際高壓直流會議(HVDC2016)將於2016年10月25—27日在中國上海舉辦。會議將圍繞「支撐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構建的直流輸電技術」展開, 探討常規直流輸電、柔性直流輸電、直流電網等領域最新研究成果, 以推進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在世界範圍內的研究和應用。
  • 行業頭條|ONE SHOW亞太創意秀最終截止日期延長至10月25日,徵稿持續進行中!
    面對全球疫情影響,在全球各大廣告獎項紛紛停擺的今年,One Show決定不退反進,在8月份宣布擴大徵集範圍,從原本的大中華地區正式擴大升級為整個亞洲區
  • 世界上最著名的「瘋子」與精神分裂抗爭,「瘋子」用英語該咋說?
    影片講述了英俊又古怪的數學家納什在妻子的幫助下,與精神分裂症一路抗爭,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納什面對病痛時的理性和堅毅,也讓人看到了人性中閃耀的光芒。記住psych這個詞根的p不發音,ch發/k/。那麼「精神病人、瘋子」怎麼說?可以有以下幾種表達:madman   n.
  • 會議通知|第二屆亞洲心律失常高峰論壇暨第八屆全國心臟導管消融高階研討會本周在昆明舉行
    全國心臟導管消融高階研討會China Cardiac Ablation Summit CCAS亞洲心律失常高峰論壇>Asia Cardiac Arrhythmia Summit ACAS會議時間:2017年11月17-19日會議地點:昆明君樂酒店主辦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 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
  • 金秋九月不見不散!2018亞洲園藝療法聯盟國際會議敬候您的到來!
    ,分別由來自日本博愛醫療和福利公司的Mika Inoue & Toshiko Kai、香港園藝治療協會會長馮婉儀、臺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理事長黃盛璘、韓國及中國大陸地區的導師主持,展現亞洲園藝療法實操的最高水平。
  • 律師提醒:這幾類交通事故不建議和解!
    以下的情形,是不適合和解的:(一)住院期間,車主未支付任何醫療費這種情況,車主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他不想對事故負責,受害人必須走訴訟程序,才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三)傷情屬於可評可不評,或者可高可低評殘結果直接影響到賠償數額,交通事故造成中,有很多傷勢是可評也可不評的,有很大的裁量空間。如果自己去做傷殘鑑定,醫生、鑑定機構往往會告知不能評殘,但是委託專業的律師處理,會增加評殘的機率。要知道,即使只評上了殘疾的最低標準(10級)也有最低3萬多的賠償款。
  • 交通事故私下和解的弊端
    總之,用費用聘請一個專業的律師更好維護自身權益,比起因和解丟掉的賠償款,那就是九牛一毛。交通事故案件通常需要考慮的一個重大內容就是併發症與後期治療費問題。但和解是一次性的,之後各方當事人即各不相干。在一次性和解後,如果受害人需要二次手術或者是出現別的情況,基於和解協議,就無法再向對方索賠。
  • RRA特刊徵稿:河流相關的建成環境地方性與適應性
    這些複雜系統是長期適應的結果,承載著早期人類活動和日益變化的建成環境的印記。河流沿線的自然環境、生態過程與人類活動相互關聯,演化出河流沿岸的異質性特徵。河流兩岸的城鄉梯度與空間結構反映著國家層面與國際層面的經濟、社會、文化與環境發展、可持續性以及適應性等方面的機遇與挑戰。
  • 《針經知行錄》著者陳曉輝先生騰訊會議答疑通知
    敬啟經協商,人衛中醫雙創室與《針經知行錄》著者陳曉輝先生定於2020年11月22日上午9時至12時在騰訊會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