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EP(中國的數字人民幣)被用於創建所謂的「紅包」,這是一種經濟激勵措施,使接收者能夠在中國深圳市羅湖區的指定商家那裡消費。50000個「紅包」的面額為200元人民幣。 數字人民幣「紅包」可在3389個商戶裡使用。
在深圳市行政區域內的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手機號碼和居民身份證申請數字人民幣的「紅包」。
目前,央行與四家國有銀行合作進行數字人民幣試點。支持數字人民幣試點的3389個商家涵蓋餐飲、超市、加油站、地鐵、百貨公司等。該試點是深圳市在防疫正常化過程中刺激消費和內需的創新做法,也是例行檢驗數字人民幣。
過去,DCEP的大多數測試都針對分銷方和合作夥伴,5月份,中國的數字人民幣作為交通補貼被分發給了蘇州的一些公務員。這些測試是在分布和場景方面都是高度封閉的,因此公眾很難直接參與。
深圳的數字人民幣「紅包」空投意味著DCEP現在向公眾開放,數百萬的深圳人有機會參加數字人民幣的測試。沃爾瑪,華潤萬家,中石化等知名企業均支持該試點活動,這標誌著數字人民幣測試的開始,從封閉測試到開放測試,以及日常消費場景中頻率最高的測試。
數字貨幣時代正加速到來,這股「東風」會給人們的生活、經濟轉型帶來何種變化,備受關注。
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在第六屆區塊鏈全球峰會上表示,我國試點中的法定數字貨幣具有脫網交易的技術優勢,能夠為公眾提供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支付工具,讓日常生活更簡單,也有可能跨境「溢出」,發展成為全球性數字貨幣。
而受訪金融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數字貨幣將有力促進金融創新,變革金融機構服務方式,有利於將普惠金融的資金更精準地投向實體經濟。
同時,金融IT基礎設施產業、供應鏈金融產業等與數字貨幣密切相關的領域,將在這波創新改革中獲得明顯加持,出現較大需求與提升。
「碰一碰」脫網支付最受關注
「我這邊信號不太好,客戶掃二維碼支付的時候,有的要舉著手機找信號,付款信息也常會延遲收到。如果能夠不用聯網就支付,那真的是太方便了。」27日,濟南新世界商城附近的一位食品經營者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就在本月上旬,數字人民幣在深圳啟動首次大規模公測,以「發紅包」的方式,向每位中籤者發放200元數字人民幣紅包。數據顯示,10月12日18時至10月18日24時,深圳有47000餘名中籤個人成功領取紅包,使用紅包交易62000餘筆,交易金額876.4萬元。
「下載安裝『數字人民幣App』,使用手機號註冊登錄就可以參與活動。」在深圳一家國有銀行網點工作的呂知茂對經濟導報記者說,自己雖然沒有中得紅包,但是有陪中籤的朋友去消費過,「支付方式可以掃二維碼,也可以用『碰一碰』。」
呂知茂表示,這個「碰一碰」未來應用前景更具潛力,比如當你想把「個人錢包」裡的錢支付或轉給他人,只需手機與另一臺設備靠近,就能完成支付或轉錢,「技術類似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不需要網絡就可以完成。」
這種模式也就解決了上述商戶信號不好的問題。當然,類似的支付模式在華為部分手機以及App上都出現過,不過有著央行背書的人民幣電子貨幣,顯然更具影響力。
閱讀原文獲取區塊鏈信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