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6日中國郵政發行《長江經濟帶》特種郵票一套6枚。其中「共抓大保護」郵票圖案中的長江江豚形象參考使用了《長江日報》高級記者高寶燕女士的攝影作品,此事雖無侵權主觀故意,但相關工作人員確實存在未就設計方使用圖片進行版權確認的疏漏,因此給高寶燕女士造成了困擾。為此,我們表示誠摯的歉意並依法及時採取了補救措施。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郵票發行部
2018.9.10
今天這則關於《長江經濟帶》郵票啟事很多人都看到了。這是一封公開道歉信,並稱已經及時採取了補救措施。繪製這套郵票涉及的江豚形象參考並使用了高寶燕女士的攝影作品。通過百度可以知道,高寶燕女士是「武漢影像自然環保服務中心」負責人、《長江日報》高級記者,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的新聞攝影和報導,而且還成立了專門的「影像自然工作室」。對使用了她的照片,她看到照片自然會知道自己的照片被改繪成了郵票並提出申訴。從百度看到,另外一家阿拉善SEE基金會也在江豚保護宣傳活動與2017年99公益日預熱及期間,使用了高寶燕女士拍攝的江豚照片而公開道歉。
在版權意識高漲的今天,使用資料圖片而沒有署名給稿費,很容易觸雷打官司。2001年曾發生白秀娥告國家郵政局、郵票印製局著作權侵僅糾紛案。從現在的觀點來看,是兩敗俱傷。
最根本的無非兩點:錢沒給夠,人受委屈。實質就是名沒有落實,錢給少了。對於郵票設計來說,最好是原創,從一張白紙上獨自創作精美圖案,如果次一級需要參考資料,就要小心翼翼的尋找圖片來源,解決好版權問題,才可以放心大膽使用這些資料。
2018年這樣的事情已經出了不止一起:
有二十四節氣郵票引用耕織圖 ,《二十四節氣——處暑》郵票主要元素與《耕織圖》圖案驚人相似
還有月圓中秋引用月曼清遊圖,2018年版《月圓中秋》原圖來源於清朝陳枚《月曼清遊圖冊》
這樣的設計算不上第一流的創意,爆出消息後對所有參與者都不利。況且在網絡時代,只要一經發現,很容易被流傳開來,影響很壞。那麼如何避免呢?第一是儘量原創,這就需要畫家胸有成竹,能自創出獨一無二的設計元素,第二就是引用的時候標註來源,解決好版權問題。
對郵票這種發行量1000萬級的宣傳媒體來說,還是要堅持做精品,這幾年已經大大減少了簡單ps的設計手法,更多使用傳統的繪製,設計水平大有進步,成果有目共睹,但是在加強原創方面還有待下更大功夫。
更多時候還需要設計者深入生活,關注每一個細節,給設計者更多的設計時間。而對責任編輯,則需要趟過無數的雷區,仔細再仔細不留下任何一個未爆的地雷,哪怕排了999個雷,在最後一個雷上爆了,那也只能是犧牲,而不是王者歸來。因為你們是第一責任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