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墨:生於北京,高三保送到人民大學金融系,一年後出國留學,以託福660的高分被達特茅斯學院錄取。畢業後在美國華爾街的摩根斯坦利投資銀行工作,參與完成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併購交易。2000年,加入鳳凰衛視資訊臺擔任財經節目主播。現擔任《經濟制高點》的主持人。
曾子墨的這篇文章,也許會喚醒你我心中那份沉睡已久的真正的夢想。
一天,我卻突然開始問自己: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我真的要這樣過一輩子嗎?
那個夏天,我突然覺得自己累了,是那種身心都很疲憊的累。激情不再了,新鮮感也不再了,我不知道這份工作還能帶給我什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難道我真的要這樣做自己嗎?
放棄,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有時它比堅持更需要勇氣。尤其是放棄這樣一份眾人眼中的「金領」工作和優越體面的生活方式,我也會猶豫,也會遲疑。三年的分析員生涯都熬過來了,希望就在眼前,半途而廢是不是有些可惜?這畢竟是無數人想方設法希望從事的工作,是不是還值得我留戀?何況,即便是辭職,我是不是也應該先找一份工作,不然,我將來怎麼生活呢?
在厭倦、矛盾和不時的掙扎中,我的思慮就想鐘擺一般,左右徘徊。
直到那天坐在飛往新加坡的飛機上,我一邊喝著香檳,一邊讀了棉棉的《糖》。棉棉從來不時一個「乖孩子」。中學輟學後,她在南方流浪、顛沛流離的日子裡染上了毒癮。回到上海後,在親人的感召下,她遠離毒品,開始是不是讓她快樂、滿足,我不得而知,但是,她的文字卻告訴我,原來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只有一種活法。
從小,我就被灌輸著最主流的觀念:在家要做好孩子,在學校要做好學生,開始上班了,也一定做一份最好的工作。但是,我卻從未真正動腦筋去想一想,什麼才算是「好」?是人們都認為好的工作才是「好」,還是追隨自己的心聲,讓自己開心快樂的才是「好」?
那一剎那,我想我是在冥冥之中受到了上天的電波。我突然大徹大悟,投資銀行不過是眾人眼中的一道光環。我為什麼一定要犧牲自己的快樂,去點亮別人眼中的光環呢?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的美國同學都會在大學畢業後去費仲、亞洲,去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地方做志願者,為什麼金錢、地位和穩定的生活從來都被他們不屑一顧。
畢竟,生活是屬於自己的。
而後,一種從未有過的簡單、輕鬆和愉悅籠罩了我。我就這樣毅然決然地做出了一個在別人看來多少有些不可思議的決定。
本文來自曾子墨《墨跡》一書。
更多有心、有趣、有料的人大故事盡在MissRUC公共帳號,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