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美元的紙幣正面,印著一個面龐瘦削的男子,他是美國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馬克思曾這樣評價林肯:「這是一個不會被困難所嚇倒、不會被成功所迷惑的人……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人物。」
我們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面龐也瘦削,高挑的個子讓他顯得精神、幹練,他就是劉國民,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一位畢生致力於讓祖國航空事業走向世界的先驅。1979年1月,中央批准軍援由原來的全部無償改為收費、易物和無償三種方式,這是改革大潮中一個有著世界影響的重大轉變,劉國民的傳奇故事,就從這個轉折點開始書寫。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埃及勝利並收復西奈半島收場,同時,這場戰爭使蘇聯對埃及失控,兩國友好條約被廢除,蘇聯撤走了全部專家,並停止提供任何軍需物資。1979年2月,急需補充裝備的埃及派出由副總理圖哈米率領的代表團,前來中國請求軍事援助。
1979年3月3日,第三機械工業部黨組宣布組建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剛剛誕生不久的中航技抓住了這個極為有利的歷史機遇,當即組成以劉國民為團長的七人代表團,準備出訪埃及。軍貿工作,舉步維艱,出口合同毫無參考,海運業務限制頗多,外匯管理更是嚴格……面對種種困難,劉國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先出去再說!
要出去,必須要有埃及方面的邀請信,否則無法申辦護照和籤證,這不是一個只靠決心能夠解決的問題。1979年2月底,第三機械工業部收到一份由埃及民航主席發來的邀請信,請求中方派團赴埃及商談修理蘇制安-24飛機事宜,埃及民航的邀請無異是天賜良機。
臨行前,部領導語重心長地囑咐劉國民:「堅持要現匯,我們發展航空工業需要外匯,哪怕一美元也是好的。」送行時,負責對外聯絡的「大姐」龔瑛走到劉國民面前,半是玩笑半是愛憐地說:「大劉,看你瘦得這樣子,出去能籤得成合同嗎?」
劉國民沒吱聲,只是笑著點點頭。龔瑛說著,從挎包裡掏出一張五美元紙幣塞到劉國民手裡,這是以前的出國小組節約下來的零用費。她拍拍劉國民的肩膀,想說一句「帶上吧,窮家富路」,可話到嘴邊卻又一時哽咽,說不出來。
攥著這珍貴的五美元,劉國民眼裡噙著淚水,用堅定的目光望著可親可敬的領導和戰友。
五美元——這是七人代表團可以自由支配的全部外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