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時間2月13日23時07分,日本福島附近海域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此次震中距東京286公裡,市區震感強烈。約一小時後,日本氣象廳將地震震級從最初的7.1級上調至7.3級。
未來10年仍可能出現「3·11」大地震餘震
在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會議上,日本專家以2004年蘇門答臘海域裡氏9.1級大地震為例,指出「3·11」大地震的餘震將長期存在。
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委員長、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平田直。(圖片來源:日本電視臺視頻截圖)
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委員長、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平田直表示,此次地震從震源分析屬於「3·11」大地震餘震,接下來仍有發生餘震的可能性。他呼籲大家提前做好準備並提醒民眾,「3·11」大地震發生時達到芮氏9.0級,其後的10年內地震、餘震不斷發生,照此推想有可能未來10年同類情況還將持續出現。
未來1周仍需警惕發生相同級別強震
長期對地震結構進行研究的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古村孝志分析,「從震源及結構來看,本次地震發生在靠近大陸一側太平洋板塊的巖石層內部,震源相對較深,雖不用擔心海嘯風險,但對於引起如此大範圍內的震感仍需給予重視。」古村孝志認為,本次7.3級地震仍與「3·11」大地震有關,加之福島東部海域一直以來地震活動頻繁,因此有必要在未來1周內警惕發生相同級別的強震。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古村孝志。(圖片來源:東京大學官方網站)
他表示,福島東部海域曾於1938年在兩天內集中發生了3次超過7級的強震,假使此次福島東部海域地震與「3·11」大地震無關,但基於該區域自身屬地震活躍地帶的特點,今後仍需予以持續重視,切忌「這是餘震,沒有關係」的樂觀想法。
「長周期地震動」觀測數據顯示其影響並未減弱
「長周期地震動」是對地震時高樓1次來回搖擺晃動所需花費的時間進行計算,並根據計算結果予以等級劃分的評估數據。日本氣象廳對「長周期地震動」從弱到強分為1至4級,其中第3級為難以站立級別,第4級為在高樓中無法站立、不靠爬行無法移動的級別。
2月13日,日本地震震度示意圖。(圖片來源:日本國土交通省氣象廳官網)
日本氣象廳自2013年開始提供「長周期地震動」數據。數據顯示,2013年至今日本共有4次地震達到「長周期地震動」4級。其中,2016年的熊本地震有2次達到4級;2018年的北海道膽振東部地震有1次達到4級;2021年剛剛發生的福島東部海域地震中福島縣部分區域也達到了4級。截至目前,「長周期地震動」觀測數據顯示,其影響並未減弱,反而呈現出繼續發展趨勢。
版權說明:尊重智慧財產權,版權歸屬原創作者,文章源於授權作家或網絡,網絡其他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如有侵權,原創作者煩請聯繫我們予以公示或刪除處理。微信:xinshuo2012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