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美海軍謀求奪取北極控制權

2021-02-08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月18日報導俄羅斯《獨立報》1月15日發表了題為《美國計劃奪取北極》的文章,作者為該報觀察家弗拉基米爾·穆欣,文章稱,美國日前發布了名為《藍色北極》的海軍新戰略。該文件稱,美國及其盟國今後將積極幹擾俄羅斯在北極的行動。美國軍方領導人把主導北極——包括穿越俄控北極水域的航線——稱為美海軍艦艇的「權利和義務」。全文摘編如下:

《藍色北極》戰略的制定基於美國總統川普2020年6月向五角大樓下達的指示。當時,川普要求「加強美國在北極的存在以對抗俄羅斯在那裡的能力」。他還要求解決「包括協助勘探和開發水下資源、鋪設和維護水下線纜在內的所有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任務」。美國在北極的海軍艦隊應當至少補充3艘重型破冰船,它們應在2029年之前建成。

美國海軍部長肯尼思·布雷思韋特在評論這份文件時說,美國及其盟國的艦艇很快將開始定期在俄羅斯北極海岸附近巡航,目的是阻止「莫斯科對北極的進攻」。《藍色北極》戰略的籤署人除布雷思韋特之外,還包括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麥克·吉爾戴上將和海軍陸戰隊司令戴維·伯傑上將。該文件稱:「美國準備積極高效地開展競爭,以便在北極地區維持有利的力量平衡。」

布雷思韋特在解釋制定這份戰略的原因時表示,隨著全球變暖,北極航線開始通航。美國的這份海軍戰略稱,北極擁有將全球75%的人口聯合在一起的潛力,原因是海冰融化和貿易往來正在催生連接亞洲、歐洲、北美的更短航線。文件強調:「得益於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戰略位置,佔地球表面積約6%的『藍色北極』將對世界經濟產生不成比例的巨大影響力。據評估,北極地區蘊藏著全世界30%的未探明天然氣儲量和全世界13%的石油儲量,而且北極約84%的油氣資源可能位於大陸架上。」布雷思韋特說,美國應當努力獲取這些財富,美國海軍也當然「打算確保我們的夥伴擁有航行自由」。

這一目標將通過擴充派駐北極的美海軍和其他軍種(空軍、防空部隊、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力量、增加美國及北約盟國軍費來實現。布雷思韋特認為,「美國在北極的主要優勢是核潛艇」。但他同時表示:「美國海軍不得不從盟國租借破冰船,而俄羅斯卻擁有完整的破冰船艦隊。」《藍色北極》戰略指出:「在不斷變化中的北極地區,競爭和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不斷增加。水面通航後的北極是全新的海軍作戰環境,它是一片開闊的海洋空間。快速融化的海冰已經(讓那裡的軍事行動)不再局限於空中、水下和戰略打擊,這也為載人和無人水面艦艇前往北極擴寬了通道。新技術、經濟因素以及大國競爭影響著北極地區的安全與穩定。這些情況要求海軍適應這一現實。」

美國海軍的確正在嘗試適應現實。由於俄羅斯不斷擴大在北極的存在,美國準備研究在北極部署永久破冰船基地的問題。美國人加強了駐挪威的軍力,美國海軍陸戰隊和英軍軍人在該國常駐。此外,美國及其北約盟國大幅增加了在俄羅斯附近北極水域進行的海軍演習的數量。

據俄國防部統計,近十年來,北約潛艇駛入挪威港口的次數比過去增加了一倍。美國空軍將增加駐北極的軍機數量。五角大樓文件顯示,部署在阿拉斯加的第五代戰機(F-35A和F-22)數量在2021年底之前將增加一倍,達到約100架。它們經常飛到北極地區上空攔截俄羅斯圖-95MS戰略轟炸機和圖-142遠程反潛巡邏機。

資料圖片:美軍F-22隱身戰機在北極上空攔截俄軍圖-95MS轟炸機。(美空軍官網)

相關焦點

  • 美軍艦闖俄領海,俄軍艦準備撞擊!
    ,性價比超高;冬天宅家吃或辦公室吃的風味自熱烤魚,5分鐘熱氣騰騰,至高返58;口碑爆款女神山藥顆粒至高返1036,代餐佐餐養胃強腎,冬日滋補佳品,更多優惠戳圖購當地時間11月24日俄羅斯國防部發布消息,莫斯科時間當天6時17分,美國海軍約翰
  • 軍情 英媒:美國第三艦隊艦艇首進南海 兩大艦隊可同在亞洲行動
    參考消息網10月26日報導  英媒稱
  • 頭條 美媒稱中國破冰船瞄向北極 美國海岸警衛隊司令備感擔憂
    6月13日,他在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一個總部在華盛頓的智庫——發表演講時說,雖然中國對北極地區的用心可能是良好的,但從目前來看它的意圖尚不明確。報導稱,正在壯大海軍力量的中國已經在南海地區掀起一片波瀾。如今中國可能正把目光投向北極地區。有報導說,今年1月中國把一艘新的破冰船——「海冰722」破冰船——編入海軍隊伍。中國還有一艘建於1993年的「雪龍號」破冰船。
  • 美媒:俄克拉荷馬州一男子殺人吃心 ……
    美媒:俄克拉荷馬州一男子殺人吃心 ……【驚悚犯罪!美媒:俄克拉荷馬州一男子殺人吃心 ……】「殺人吃心」——好萊塢恐怖電影般的情節在美國媒體的報導中在現實裡發生了。美國《紐約每日新聞》23日說,俄克拉荷馬州一男子承認自己殺害了鄰居,「還吃掉了對方的心臟」。
  • 美媒鼓譟「以俄制華」,俄媒譏諷:思維能力衰竭
    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11月13日發表文章稱,美雜誌刊文鼓譟「離間中俄」,表明美國人思維能力的衰竭。
  • 印媒:為何印度的飛彈防禦系統改變不了遊戲規則?答案又戳到痛處
    然而,印媒指出,這種飛彈的發展有一個壓倒性的限制,即有效載荷精度的限制。核飛彈是一種區域性武器,而常規飛彈只有在能夠摧毀指定區域內的精確目標,或降落在指定區域時才被認為是有效的。但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加強了對常規飛彈具有精確的打擊能力,該任務從短程擴展到中程,並研製了一種新型飛彈,稱為中程彈道飛彈(IRBM),巡航飛彈也被添加到家族中。
  • 最新播報: 美取消邀請中國參加2018環太軍演
    根據CNN報導: 美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星期三晚些時候表示,在與川普會談後,他正在調查汽車進口是否會傷害美國的國家安全。
  • 俄媒:「中國崩潰論」是美保守派臆想
    與美國的叫囂正相反,中國並未沿著零和道路謀求取代美國。這是一種新保守主義臆想,一方面認為北京衝著華盛頓而來,另一方面卻不明白中國為什麼還沒有崩潰。因此,美中關係的真正危險在於,美方認為對抗路線能迅速顛覆北京、強化美國霸權地位。現在需要的是現實主義,不是意識形態和必勝主義思維。
  • 日媒稱日美已實現「事實上的聯合作戰」
    日媒稱,去年5月至12月間,日本海上自衛隊補給艦累計向在日本海的美軍「宙斯盾」艦提供了17次補給
  • 美媒強行扯上中國,莫迪這下得忙壞了
    眾所周知,從歐巴馬時代的「重返亞太」戰略開始,美國便進一步加強與印度洋大國印度的聯繫,並且試圖建立穩固的「美印聯盟」。
  • 關注 美媒:中國打造重型支援艦隊 欲獲全球行動能力
    ▲「光華口」號半潛船(美國《大眾科學》)「光華口」號總長約245米,甲板長約177米。當專用兩棲戰艦把第一批部隊送上陸地後,「光華口」號可以就位並迅速把第二批中國海軍陸戰隊員和兩棲裝甲車送上陸地。從「光華口」號開始,中遠航運可能將擁有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特殊用途大型船隻。報導稱,隨著技術和經濟實力日益增強,中國正在發展世界級的大型裝備,以幫助該國在全球施展能力。
  • 頭條 美媒:維基揭秘文件顯示白宮曾阻撓美軍艦巡航南海
    參考消息網10月28日報導   美媒稱,五角大樓下屬的國防政策委員會稱,在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對新建島嶼軍事化之際
  • 美宣布緊急狀態 出動國民警衛隊 關閉國家廣場和州議會大廈
    據此前報導,美眾議院討論彈劾川普之際,部分國民警衛隊隊員直接躺在地板上守衛國會大廈,嚴防暴力事件再次發生。上期閱讀:1、殲20首飛10周年 美專家稱徹底顛覆西方對華預期2、中國從中印邊境突然撤出1萬名士兵 印官員指明原因3、中國VT-4坦克在奈及利亞首次參加實戰4、美海軍作戰部發布10年計劃 點名中國是最大威脅5、澳退役將領籲澳美聯手擊敗中國 俄媒諷:連越南都沒打贏6、國會暴亂史無前例 英國預言:美國將發生內戰並解體
  • 軍情 中國為何派國產戰機赴俄參加軍事競賽?俄媒:測試裝備
    參考消息網7月28日報導 俄媒稱另一個原因是,它想在俄羅斯的自然條件下、在俄訓練場測試自己的裝備。這裡的環境更加複雜,與中國訓練場不同。利託夫金說:「中國人想證明,不僅是他們的戰士技高一籌,就連裝備也比其他夥伴更好。一方面,這有利於中國出口;另一方面,可以幫中國戰士在對抗裝備精良的現代化敵人時建立信心。」
  • 伊朗承認擊落客機當天,俄媒稱哈梅內伊英文推特帳號被凍結!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博雅琪】當地時間11日,就在伊朗承認擊落烏克蘭國際航空公司客機一事引發國際輿論關注之際,多家俄媒注意到,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官方英文推特帳戶被凍結
  • 軍情 | 美媒:中國如何計劃成為航空超級大國?最明顯的莫過於——
    美媒稱,25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經歷了近代史上任何和平年代的武裝部隊中最令人震驚的現代化進程。
  • 突圍:中國海軍踩點第三島鏈
    以吹填造島方式強化三沙(西、中、南沙)攻防能力,夯實九段虛線,以及謀求兩岸統一。所有這一切,目的都在把「四海」打造成中國家門口的「護城河」,或中國的「內海」。再進一步,嘗試將中國的白子「打入」一向為美國勢力覆蓋的黑子大空,並設法在大空中「做活」。中國以各種方式強化與太平洋諸島關係,即屬此類作為。此番中國「161遠航編隊」前進第二、第三島鏈,頗有為今後中國核動力航母艦隊預先踩點的意味。
  • 頭條 美媒:中國打造出色特種部隊 可執行海外任務
    參考消息網1月30日報導   美媒稱,2015年底,中國宣布變更其相關法規,允許中國軍隊和警察突擊隊執行海外任務
  • 俄媒:俄美或陷入「寒戰」新低點
    拜登政府將對俄更強硬如果說川普用一系列有關俄羅斯重要性的推文豐富了俄美關係,那麼拜登則一再暗示,他不打算對莫斯科濫用恭維。在競選期間頻頻聲討俄羅斯的拜登在準備上任之際表示,即將離任的川普在回應記在俄羅斯帳上的黑客攻擊時表現得不夠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