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Tech深科技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傾力打造
「大蘋果」又有了新的難題。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海平面上升,地勢較低的紐約有被淹的風險。在這寸土寸金的大都市,讓遍地的富豪搬家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紐約想要保住全球商業中心的地位,一定要想方設法保證本市居民免受水害。
紐約已經有過教訓了。2012年,9英尺(2.7米)的巨浪隨超級颶風桑迪(Superstorm Sandy)撲向紐約。《自然》雜誌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到2100年,僅南極冰川融化就會使海平面上升3英尺(0.9米)。這意味著,未來的極端天氣會給這座城市帶來更大的危害。
解決方法還是有的,比如有人大膽地提出了「藍色沙丘」(Blue Dunes)的概念。從新澤西到長島建立起40英裡(64公裡)的防護島鏈,它削弱巨浪的衝擊力以抵禦桑迪這樣的超級颶風。還有人提出重新設計紐約市的街道,並對地下交通系統大規模檢修。這無異於讓紐約脫胎換骨,實施難度太大。
Blue Dunes
目前最靠譜的是丹麥的比雅克·英格斯建築事務所(Bjarke IngelsGroup,BIG)提出的方案。不得不承認,歐洲人解決低洼地區的居住問題很有一套。BIG的方案是東起42街,西至57街,繞著地勢較低的曼哈頓建一個巨大的護堤。如果方案通過,工程將耗資30億美元。
這項方案被稱為「Big U」。說實話,Big U不僅可以保護紐約市民不受洪水侵犯,還會帶來額外福利。比如,對護堤進行景觀美化或者在上面修自行車道,現代化的城市設計技巧完全可以使護堤成為紐約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但有評論家指出,圍繞曼哈頓建一堵牆並沒有那麼簡單,預算就是個大問題。
Big U
還有人指出,Big U是以犧牲布魯克林、皇后區等地區為代價來保證華爾街的安全。而且,這面巨牆僅能防護百年內海平面上升30英尺(0.76米)帶來的洪災。所以,Big U也並非長久之計。
紐約目前處於兩難之境,既要抵禦極端天氣和上升的海平面,還要在耗資巨大、又乏善可陳的方案中做出抉擇。而這座城市想要生存,必須要有所行動。
還是王熙鳳那句話:大有大的難處……
翻譯:孫小彪
深科技招聘外腦團隊
無論你們身處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哪個角落
無論是在大學或研究所裡埋頭於科研
或是為自己的學位而奮鬥
都歡迎你們加入深科技的外腦團隊
成為我們的最強大腦!
聯繫方式:deeptech@mittrchina.com
(請附上簡歷及以往相關作品)
MIT Technology Review 中國唯一版權合作方,任何機構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及翻譯。
分享至朋友圈才是義舉
DeepTech深科技
ID:mit-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