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2度,現在調成1.5了,不要小瞧這0.5度的差別,超過1.5度,極端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和生物多樣性嚴重喪失等重大氣候影響的後果,意味著1000萬甚至更多的人,面臨生命的威脅。
那麼,人類能做到嗎?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強調了徹底降低碳排放的緊迫性:為了全球升溫不超過1.5攝氏度,到2030年(與2010 年水平相比)排放量必須下降45%。
而到2050年,人類必須實現「零排放」。
如何才能「逆轉碳排放」?歐洲的許多國家,將全面禁售汽油車和柴油車。
2017年,英國政府追隨法國等歐洲國家的腳步正式宣布,2040年起,將全面禁售汽油車和柴油車。在環境保護政策上,英國政府的目標是到2050年時,該國的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減少80% 以上。
而北歐的挪威則提出了更具雄心的標準——到2020年新乘用車的平均CO₂不得超過85g/km。他們給自己制定全面禁售燃油車的時間節點為2025年。
事實上,歐洲各國從2010年左右開始,就制定了各類發展規劃,在2016年,德國政府甚至已經開始討論2030年前消滅所有燃油車的法案。
當然,低碳減排,絕不僅僅是改變汽車就可以了,在運輸、工業和建築領域燃氣系統以及交通系統(不止是私家車)都急需「脫碳」。
實現這個計劃,需要一個大規模的應用。雖然,它不是唯一的脫碳槓桿,但它是其他技術系列中必不可少的槓桿。
那就是氫能。元素周期表裡「頭一個元素」。也就是說,歐洲打算「從頭開幹」。